中建交通保定樂凱大街跨京廣鐵路斜拉橋建設紀實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8-06





  經過90分鐘驚心動魄的空中“飛越”后,由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的重達8萬余噸超長轉體雙翼斜拉橋——保定市樂凱大街橫跨京廣鐵路大橋實現空中完美轉體合攏,打破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轉體重量、轉體跨度的兩項世界紀錄。這標志著我國不僅在建橋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更是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交通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的重要標志,更是圓了保定人民的“解堵”夢!
 
  巨人轉身,彰顯交通建設新軍風采
 
  樂凱大街南延工程全長11.93公里,總投資30億,承載著連接雄安新區(qū)主干線的使命,社會意義重大。南延工程是保定市政府主動響應國家京津冀一體化、促進保定市快速融入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工程,也是中建交通落實中建股份“5:3:2”戰(zhàn)略決策的重大投資工程之一。竣工通車后將形成以市區(qū)為中心,連接滿城、清苑、徐水三個衛(wèi)星城的骨干路網結構,從根本上改變保定南城和清苑區(qū)的整體交通狀況,助力保定市走上京津冀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快車道。
 
  中建交通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項目部項目經理劉文介紹說,這座“世界第一轉體橋”是京津冀一體化項目的控制性工程,橋型結構為雙塔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橋跨布置由北向南依次為145米+240米+110米,全長為495米,橋寬39.7米。從北向南依次跨京廣鐵路21股鐵路線及多條城市道路,采用子、母塔雙轉體法施工,轉體重量分別為3.5及4.6萬噸,北側母塔自梁面以上高68米,南側子塔自梁面以上高53米。橋梁轉體跨度及重量目前均為世界第一,施工難度和技術含量現居全國領先。
 
  為了承受巨大的重量,這座雙塔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大橋母塔,由地下68根直徑1.8米、深達98米的鋼筋混凝土樁基支撐,橋面以上高度達68米,是考驗施工技術和地質狀況的重點項目。轉體橋采用的是承載力50萬KN轉體球鉸,最大座板對角線尺寸6.4米,整體重量達91噸,是實現大橋轉體的“軸心”,可承載5.1萬噸重量,相當于約3.5萬臺小轎車的重量,打破了2016年由唐山二環(huán)路項目轉體球鉸33萬千牛承載力的世界紀錄。
 
  十年前,保定市人民政府就有在這里修橋的設想,但由于京廣鐵路是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每天有160多輛高鐵列車和貨運列車從此呼嘯而過。每當如此,保定市民只好停下車、止住步耐心等待,有時幾分鐘就是一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成了保定人出行的“堵心”事!可要在川流不息的京廣鐵路線上修橋談何容易,再加上當時我國的修橋技術還不是很突出,難度非常之大,因此修橋的事成為保定市政府和一千多萬保定市民的“心頭病”!
 
  為了降低對鐵路運營的安全風險,保障京廣鐵路正常運行,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子、母塔雙轉體法建設施工,即先在京廣鐵路兩側平行建設可以轉動的子、母橋,然后通過轉體的方式讓子、母橋合攏,實現對下方鐵路和公路的跨越。在設計過程中設計部門采納了中建交通提出的空中轉體工藝,雖然這種設計對施工方來說增加了施工過程中無數的施工難度和技術,但最終通過轉體就位實現跨越京滬鐵路的目的,最大限度減少對交通要道的干擾,極大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充分體現中建交通秉承“推動綠色發(fā)展”的建設理念。
 
  然而,在解決了跨越京滬鐵路問題,給施工帶來的難度是可想而見的,轉體橋的原理就像推磨盤,在橋墩上裝個轉盤,利用千斤頂推著橋體轉動,這次轉體梁施工通過轉體前稱重配重、試轉、正式轉體,用時90分鐘完成轉體施工,才能為樂凱大街南延工程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保定市樂凱大街南延工程第一項目部總工程師姜薪挺了挺胸說“想想渾身都出汗!”
 
  尖端工程,創(chuàng)造世界橋梁轉體奇跡
 
  由于是造福人民的重點項目,項目動工后,中建集團橋梁分公司不敢有半點懈怠,項目指揮部從一開始就成立了以項目總指揮劉文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把目標定在優(yōu)質工程上、精品工程上,組織精兵強將投入到項目的建設中去。項目部快速配齊人員、技術、物機等資源,確保開好頭、起好步,突出一個‘快’字,處處有爭第一的理念和意識。項目負責人劉文自豪地說“一路走來我們項目部沒有走錯半部”!為了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一切積極因素,嚴格執(zhí)行考核激勵制度,通過日考核、周考核、月考核等,將量化考核分解到每個人頭上,力爭一個‘優(yōu)’字,獎優(yōu)罰劣,形成創(chuàng)優(yōu)爭先的良好局面。
 
  特別是作為服務貢獻京津冀一體化的重點工程,項目納入全國引領性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交通一體化建設勞動競賽項目后,來自全國總工會、中國海員建設工會等各級工會組織的關心支持,以及全國引領性重點工程競賽項目相互激勵,為項目提供強大的奮斗動力。在不斷強化施工組織的同時,項目部領導和骨干人員工作在現場和職工同吃同住同勞動。骨干人員和項目部領導身先士卒,為職工群眾做出了榜樣,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項目部還把原來的月計劃、周計劃,進一步細化為日計劃,確保了各類計劃的扎實執(zhí)行。在工程調度方面,每天利用“交班會”,對日計劃完成滯后的單位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糾偏和做好改進工作,在重點工序和結合全國總工會開展的全國引領性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交通一體化建設勞動競賽、中建開展的“建證40年”等大型活動全面掀起了大干高潮。
 
  其實,這樣的大型橋梁建設對中建交通來說已不是第一次考驗,特別是在臨汾市濱河西路、彩虹橋與景觀大道立交橋的建設中,中建交通就創(chuàng)造了國內多個第一,并于2017年5月成功摘得第十二屆第二批“中國鋼結構金獎”;還有國內首例采用空間雙索面混合梁獨塔斜拉橋——佛山東平水道特大橋……
 
  攻克難題,球面平鉸工藝首次應用
 
  項目部按照工程的先后節(jié)奏,在開工時就成立了以項目總指揮劉文和總工程師為組長副組長的技術攻關小組。特別是在遇到技術性強的難題是,他們采取走出去,向國內國際一流的橋梁專家請教,并有針對性將相關專家請到工地來,請他們手把手的教。轉體合攏當然首要難題是“能轉”的問題,保定南站斜拉橋主跨有240米,采用墩底轉體法施工,采用球面平鉸工藝,為世界轉體橋施工首次使用。其中母塔與子塔分別采用5萬噸級和4萬噸級的轉鉸,超大噸位的轉體設計帶來球鉸尺寸巨大、加工質量難以保證和運輸困難等等問題。為解決大噸位球鉸加工運輸困難,總工程師姜薪帶領項目團隊與設計院反復探討,在現有設計加工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專門研究和實驗,創(chuàng)新設計了一種分塊拼接大直徑球面平鉸,解決了大噸位轉鉸加工和運輸困難的難題。同樣,高精度鋼結構拼裝工藝,為大噸位轉鉸首次應用。
 
  大橋項目經理劉文介紹說,由于大橋主體轉體重量和轉體雙翼均是世界之最,相比于傳統(tǒng)橋梁來說,增加了橋下跨度。由于橋下是交通繁忙的鐵路樞紐,施工時不得有半點馬虎。技術要求高,結構新穎,項目部還多次邀請全國資深專家和教授到現場指導,召開了20多次專家論證會,同時也多次接待全國各地的同行業(yè)者的觀摩學習,受到各方高度好評,為國內其他同類型項目提供了寶貴的施工經驗借鑒。
 
  一大堆技術問題解決后,新的問題又來了。特別是轉鉸制作及安裝精度要求高,轉鉸球面度誤差和高度誤差均不得大于1mm,且需要保證運輸過程安全、結構無變形。如果達不到要求,后續(xù)的轉體施工將出現大麻煩。項目技術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幾次調整,終于調試成功,相繼完成母塔和子塔的上、下平鉸的安裝,為主橋的成功轉體奠定了堅實基礎。
 
  匠心雕琢,黑科技見證工匠智慧
 
  在談到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技突破時,項目總指揮劉文介紹說,“新的世界紀錄總是人創(chuàng)造的,我們不去創(chuàng)別的人也會去創(chuàng)”!聽起來很輕松吧,不輕松!劉文打趣地說“什么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嗎,就是因為有了一種精神,是這種精神不斷驅使著我們一往無前!”
 
  主橋的轉體重量幾乎是原紀錄的兩倍,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工程,以往的大多數經驗和轉體技術都已經不再適用,如何確保工程質量是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首要難題。項目團隊創(chuàng)新性地將BIM技術與3D打印技術集成應用,利用3D打印機把BIM模型和各類預制構件直接打印出來,再用等比例縮小的實物展現構件的設計細節(jié),提前發(fā)現設計中的“錯漏碰缺”等問題,明顯深化設計、模型會審、與技術交底等的工作效率,使施工過程中的復雜節(jié)點通過模型更加簡單,大幅度地降低了現場施工難度,提高了復雜工藝和重點部位的施工質量。
 
  可濃縮的3D技術不是萬能的,它不能用到所有的項目上。主橋跨度480多米,如何實現設計文件所規(guī)定的成橋受力狀態(tài)和幾何形狀,確保橋梁結構在正常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也是團隊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項目指揮部主動與北京工業(yè)大學聯合制定了主橋監(jiān)控檢測方案,采用人工采集傳感器讀數,自動采集監(jiān)控數據,與終端顯示并時時上傳云端,分別滿足施工階段參數識別的測試項目,包括載荷源結構響應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截面中的控制位置,能夠對施工過程的危險狀況進行預警。
 
  為了防止漏點和不間斷的監(jiān)測,項目部新開發(fā)了安全管理APP,是項目全員與安全管理零距離接觸的利器。這款APP包括隱患排查、重大危險源、特種設備管理等13個模塊,成為項目管理人員如影隨形的電子工具包,通過手機電腦實時了解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狀況。通過APP可以隨時查看其他人員的工作記錄、整改通知等信息掌握現場實際情況,克服了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過程管控能力差、事后控制效果差、實際管理效益差等缺點,實現了可追溯管理目標,安全質量管理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他們自行設計的一款全球首次梁端稱重在施工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為減輕梁體重量而設計的W型箱梁,能根據空氣質量自動噴霧的霧炮機、揚塵治理監(jiān)測系統(tǒng)、工人實名制管理系統(tǒng)……多項自行設計的“黑科技”在建設過程中盡顯風采!通過信息化建設,項目部各級管理人員就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版的隱患排查治理系統(tǒng),對現場檢查發(fā)現的各類隱患及時上傳系統(tǒng)并進行整改閉合。重點監(jiān)控的大型機械設備、大型施工結構等進行監(jiān)控,防止設備帶病運行。項目從開工到結束現場未發(fā)生一起安全生產和責任事故,受到了業(yè)主、地方政府以及設計、監(jiān)理等各方面的高度贊譽。
 
  砥礪前行,用青春和汗水建證大橋成長
 
  中建交通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項目部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領導班子和部門負責人的平均年齡也只有30歲。大部分青年員工的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不少人還是初出校門的畢業(yè)生。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團隊卻挑戰(zhàn)著兩項世界紀錄,他們交出了人生中最完美的答卷!
 
  “你們不要笑,我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真很有效,我不僅用它來激勵我自己,我也用它來鞭策我的伙伴們。”項目經理劉文說。
 
  在這個項目部也有一位“老同志”,45歲的總工程師姜薪,他來這個項目之前是中建交通集團橋梁技術中心主任。2015年集團中標這個項目后,姜薪主動申請“降職”擔任這個項目的總工程師。面對大家的不解,他說:“從職務上講,確實降了,但是作為一名技術人員,我很想親自挑戰(zhàn)這個轉體跨度和轉體重量都是世界之最的橋梁。”他放棄了安逸的辦公環(huán)境,舉家北上,帶著妻子和不到兩歲的兒子一起來到項目部生活,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轉體橋的施工建設中。
 
  “有問題,找我!”這是項目生產經理吳鋒掛在嘴邊的言語,有他在身后,似乎每個人都干的更加放心,更加大膽。吳鋒的家就在保定,但是由于工作性質,他一年有330天在項目上,大家打趣說他是現在版的“大禹”,天天和職工吃住在現場。吳鋒將他10年的施工經驗,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分享給每個工人、每個管理人員,保證了各項施工工序的合理開展,保證了每項產品的質量合格,也成為了所有年輕人學習的榜樣。他說:“看著身邊的年輕人慢慢成長起來,看著女兒每次在小朋友面前描述樂凱大橋時的自豪感,我感覺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轉自:中國日報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yè)證、身份證、營業(yè)執(zhí)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yè)證、身份證、營業(yè)執(zhí)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