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產業(yè)中農村女性的智慧力量

    非遺文化產業(yè)中農村女性的智慧力量

    6月9日是我國的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由此想到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美麗群體:近年來,農村女性在傳承多彩非遺,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致富家庭,改變命運,提升...
    2018-06-04
  • 讓世界傾聽中國非遺故事

    讓世界傾聽中國非遺故事

    伴隨著世界認知中國、中國走向世界,越來越多承載著中國文化豐富內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邁開了“走出去”的步伐,向世界展示著中國文化的魅力。
    2018-05-31
  • 新時代為戲曲發(fā)展提供了最大機遇

    新時代為戲曲發(fā)展提供了最大機遇

    中國戲曲藝術吮吸了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學精神滋養(yǎng),浸潤于數(shù)千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厚積淀,承載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精神追求,架構起中國人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出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民族藝術形式。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
    2018-05-31
  • 越野車挑戰(zhàn)梯道爬坡碾碎千年古寺石梯 駕駛員或將獲刑

    越野車挑戰(zhàn)梯道爬坡碾碎千年古寺石梯 駕駛員或將獲刑

    27日下午,兩輛越野車在宜賓市高縣勝天鎮(zhèn)紅巖山景區(qū)千年古寺——“流米寺”人行爬坡梯道上行駛,導致石梯被輾碎,令人痛心。而駕車男子嬉笑作樂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也引起了宜賓警方高度重視。28日凌晨0:40,兩名違法人員被...
    2018-05-30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世界空白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填補世界空白

    經過16年的不懈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對中華文明形成和早期發(fā)展有了總體性認識,用考古資料明確了中華早期文明的發(fā)展從多元到一體的路線。5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文...
    2018-05-30
  •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 “見物”更要“見人”

    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 “見物”更要“見人”

    5月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第三次雙周協(xié)商座談會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與會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專家學者圍繞“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保護”的現(xiàn)狀、發(fā)展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2018-05-30
  •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名人故居保護之路:文物活化利用的良方如何開?

    由于自身蘊含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等多種因素,“名人故居”一直比較受關注。只不過,在漫長的時間里,有些名人故居狀況較好,有些成為“大雜院”,不復原貌。這些故居應如何保護?記者此間相繼走訪了位于北京的楊椒山祠、龔自珍...
    2018-05-29
  • 留住“鄉(xiāng)愁記憶” 傳統(tǒng)村落保護資金要用在刀刃上

    近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聯(lián)合公布了《2018年列入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范圍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單》,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楊家橋鄉(xiāng)九里鋪村等156個中國傳統(tǒng)村落列入2018年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范圍。
    2018-05-28
  • 打造“線上中華”,讓古籍煥新生

    打造“線上中華”,讓古籍煥新生

    浩如煙海的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特有的存留?!白寱鴮懺诠偶锏奈淖只钇饋怼?,實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當代古籍出版業(yè)面臨的新挑戰(zhàn)。
    2018-05-28
  • 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部分 文物不應只是“戲精”

    其中,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著實又讓博物館火了一把。文字、視頻、動畫齊上陣,好不熱鬧,大家的朋友圈也紛紛被“文物戲精”的H5所刷屏。原本躺在博物館里的靜止文物躍然屏幕之上,贏得大家的一片片叫好。
    2018-05-25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花絲鑲嵌 技藝傳承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花絲鑲嵌 技藝傳承人

    程淑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5年出生于北京。2008年6月7日,花絲鑲嵌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程淑美成為北京市級花絲鑲嵌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因作品已形成獨特風格,經專家評審...
    2018-05-24
  • 評論:重拾被“邊緣化”的老手藝

    評論:重拾被“邊緣化”的老手藝

    最近有記者采訪了一位街頭修傘50年的南京老人。這位年過七旬的老手藝人已騎車走遍半個中國修傘,最大的遺憾是年輕人不愿意學修傘,這門手藝面臨失傳。
    2018-05-24
  • 評將老子注冊商標:商標注冊豈能褻瀆傳統(tǒng)文化

    評將老子注冊商標:商標注冊豈能褻瀆傳統(tǒng)文化

    對于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古代先賢,任何人都必須給予足夠的尊重與敬畏,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無論是出于怎樣的目的,都不能將其形象注冊成商標廣泛使用
    2018-05-23
  • 叫了這么多年的

    叫了這么多年的"馬踏飛燕",居然叫錯了……

    一匹頭微左揚、昂首嘶鳴的天馬,左側兩足后曳、右側雙足前探,騰空疾馳而行,其右后足下的飛鳥回首注目驚視……這件把天馬行空的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青銅雕像,是上世紀60年代末出土于甘肅武威一座東漢古墓的精品文物。
    2018-05-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