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連降”后汽車產業(yè)自主品牌要打一場持久戰(zhàn)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6-14





  全球汽車產業(yè)正在經歷一場百年未有的大變革,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無疑正身處這場變革的中心,在面臨無限機遇的同時,自主品牌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考驗。


  在日前舉行的2019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談到當下自主品牌的市場環(huán)境時,用了“至暗時刻”4個字。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tǒng)計,截至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連續(xù)13個月同比下滑,4月更是降到了近3年來的最低水平,跌破了40%這一紅線。


  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還會繼續(xù)下降嗎?何時止跌回升?自主車企又該如何應對?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今年下半年汽車市場整體有望較上半年出現好轉,但由于國五、國六排放標準的切換,短時間內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恐怕仍將繼續(xù)呈現下滑態(tài)勢。


  ■兩次下滑基于不同產業(yè)背景


  中汽協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連續(xù)12個月下滑,一時間,“十二連降”的陰霾籠罩著整個行業(yè),這被稱為自主品牌乘用車“十幾年來最嚴峻的挑戰(zhàn)”。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車迎來了“十三連降”,據中汽協統(tǒng)計,4月自主品牌乘用車總銷量為58.47萬輛,同比下滑27.88%,占據乘用車銷售總量的份額已經降至37.13%。


  但比較后可以發(fā)現,兩次市場份額的長時間下滑所處的大背景有著本質區(qū)別。2014年,我國汽車銷量為2349萬輛,增長6.86%。自主品牌之所以會出現逆勢下滑,直接原因在于合資品牌的下探和擠壓,本質原因則是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較弱。


  如今再看,2018年我國汽車產銷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今年前4個月不僅整體產銷表現不佳,乘用車也同比下降高達14.7%,這已經是我國乘用車銷量連續(xù)第10個月出現下滑。“雖然同樣是市場份額持續(xù)下降,但自主品牌早已今非昔比,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淀,產品競爭力、品牌影響力和抗壓能力都已經有了明顯進步。”許海東表示。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對近10年來市場格局的分析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如果將中國汽車市場的產品分為豪華品牌、品牌力驅動的合資品牌、性價比驅動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四類,前些年豪華品牌、品牌力驅動的合資品牌和性價比驅動的合資品牌三大類產品的市場份額提升是通過擠壓自主品牌而實現的,但從2015年開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開始回升,受擠壓最嚴重的則是性價比驅動的合資品牌。按照中汽協的統(tǒng)計,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38.4%上升至2018年的42.1%。


  ■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嚴重


  許海東認為,此次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出現持續(xù)下滑,首要原因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整體汽車市場增速放緩,自主品牌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于大部分仍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因此更容易受到大環(huán)境的沖擊。


  其次,自主品牌多年來的主戰(zhàn)場——SUV市場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出現下滑。自2009年開始,SUV始終以超高的增長速度領先于行業(yè)平均水平,2010年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01.27%,是轎車的4倍。在轎車市場出現微跌的2017年,SUV仍保持了13.5%的兩位數增長。但在2018年,全國SUV銷售999.47萬輛,同比下降2.52%。今年1~4月,SUV的總體銷量僅為291.9萬輛,同比下滑15.8%。


  正如徐長明所言:“優(yōu)勢自主品牌開始顯現,但自主品牌陣營的內部分化不斷加大,兩極分化的現象愈發(fā)明顯。”


  這從4月的乘用車銷量成績單中可見一斑。排名前三的吉利、長城和長安銷量分別完成10.39萬輛、7.07萬輛、4.01萬輛,累計超過20萬輛,占據了全部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的三分之一;相較之下,海馬、力帆、寶沃和觀致等品牌排在末端,整體銷量表現可謂慘淡。


  “現在正是拼品牌、拼產品的時候,自主品牌必將經歷一場末位淘汰賽。”汽車行業(yè)分析師鐘師告訴記者,這場殘酷的比賽或將持續(xù)數年之久,期間有些自主品牌如果無法自救,會被淘汰出局,幸存下來的等熬過車市“嚴冬”,就是最終的勝者。


  ■自主車企唯有自救


  在許海東看來,今年下半年部分地區(qū)即將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給自主品牌帶來更加嚴峻的考驗:“全國多地提前實施國六,相對而言,自主品牌的準備不如合資品牌充分,產品也不如合資品牌多,再加上合資品牌對國五車型實行大力促銷,自主品牌在短期內或將面臨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降。”許海東還強調,我國汽車產業(yè)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針對自主品牌的扶持政策或將很難再現,自主車企唯有自救。


  在談到自主品牌經歷過“陣痛期”后是否能重奪市場時,鐘師表示目前還不明朗,這取決于吉利、長城等頭部企業(yè)下一步如何保持和繼續(xù)擴大市場競爭力。


  相較于業(yè)內專家的不置可否,整車企業(yè)似乎更為樂觀。“盡管至暗時刻已經到來,但這正是自主品牌‘強身健體’的最佳時期,我們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補齊短板,正當其時。”朱華榮認為,“開放蘊含回暖”,長安汽車會堅持心態(tài)的開放、合作的開放、同行之間的開放、上下游的開放等,通過真正深入扎根本土,等待更多機會。


  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也強調,能不能挺過陣痛期,迎來未來的大發(fā)展,對自主品牌來說無疑是個大考驗。這一輪汽車產業(yè)競爭會將一些不能適應新發(fā)展的企業(yè)淘汰出局,但同時也會成長出一批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能夠引領風騷的偉大企業(yè)。(記者 施蕓蕓)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二季度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處于“綠燈區(qū)”

    二季度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處于“綠燈區(qū)”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對外發(fā)布了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2017年二季度的數據,研究結果表明:2017年二季度,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為42,與2017年一季度持平,均處于“綠燈區(qū)”,汽車產業(yè)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
    2017-08-16
  • 無人駕駛發(fā)展迎新一輪熱潮 專家建議明確標準或門檻

    無人駕駛發(fā)展迎新一輪熱潮 專家建議明確標準或門檻

    隨著互聯網、超級計算等一系列技術的加速突破和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正在邁入歷史新階段,這一階段呈現出跨界融合、自主超控等一系列新特征。汽車是人工智能發(fā)力的重要領域之一,被認為很可能成為繼智能手機之后,智能應用的又一...
    2017-09-04
  • 打破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瓶頸 “中國工況”進入倒計時

    打破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瓶頸 “中國工況”進入倒計時

    隨著我國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越來越大,NEDC工況和我國的實際工況差距越來越大。此外,在新能源汽車商品化步伐加快后,NEDC工況無法準確評估新能源汽車的節(jié)能效果,也不適于評價制動能量回收、怠速啟停等新技術。
    2017-09-21
  • 三季度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ACI表明產業(yè)運行正常

    三季度中國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ACI表明產業(yè)運行正常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在京發(fā)布了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2017年三季度,汽車產業(yè)景氣指數ACI為42,較2017年二季度增長3點,處于綠燈區(qū)的下限,汽車產業(yè)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
    2017-12-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