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時期,我家有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所以,家里的電視機很少開。記憶中,母親常常手捧書冊,父親則在案前寫寫畫畫,而我也潛移默化地拿起書本。讀書,成了一種習慣。
學生時代,讀書是我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小學、中學,直至大學,書籍成為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陪伴我度過迷茫、懵懂青春的良師益友。
步入社會,我們搭乘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便捷快車。工作碰到難題,上網(wǎng)找“度娘”,汲取海量的碎片化信息。生活中變身“低頭族”,摳手機刷抖音、玩微信,消費各種 “標題黨”、“劇透黨”文化快餐,不知不覺放棄了原有的閱讀方式。
相比各種電子閱讀,我還是喜歡回歸紙質的閱讀,煮一壺香茗,徜徉書香墨海,細細品酌人生百味。進入煙草公司后,我也有幸通過企業(yè)組織的讀書會結識了一群“愛書人”,工作之余,我們常常聚在一起讀書、鑒書,并逐步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在文字間讀透生活的內(nèi)涵,讀懂人生的意義。讀書變成了我們心間的一件樂事、趣事。
《楊絳傳》這本書的主角,就是一位好讀書的人,也是我們讀書會公認的最有趣的靈魂之一。最早知道楊絳,是通過錢鐘書的《圍城》,后來讀過她的《洗澡》、《我們仨》等書。她雖生于亂世,卻懷有一顆與世無爭之心。外界給了她頗多贊譽,但這些于她不過過眼繁華,她依舊是那個如深谷幽蘭般的女子,在歲月里溫婉如初。
她的文章,一如她這個人,堅忍、從容、睿智、寧靜。她順其自然,不矯揉造作,自然的筆調(diào)里蘊藏無窮的力量。這本書給我最大感觸的,除了錢鐘書和楊絳相濡以沫的感情之外,就是楊絳先生對讀書的堅持與熱愛。
她喜愛看書與寫作,終身與書為伴,婚后仍不忘初衷,堅持自己的追求,在柴米油鹽中找尋生活的樂趣。文革期間,有的人被害身亡,有的人不堪受辱,用自殺結束生命。她卻堅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智慧點亮希望。即便被發(fā)配去清掃廁所,她也不惱不羞,積極置備了去污工具,將污垢重重的廁所擦洗得雪白锃亮。那段時期,她總是隨身攜帶著詩詞本,在動蕩之中靜心閱讀,找尋自己的一份安寧,而在這樣的艱苦的環(huán)境中,她凝結人生精華,翻譯的《唐吉訶德》被稱為最好的譯本。
從她身上我體會到,人不但要追求精彩的生活,更要學會用知識和智慧武裝自己,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只要堅定自己的追求,并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就能活得精彩,活得坦蕩。
讓我敬佩的不止是她的學識,更重要的是她的處世態(tài)度與人格魅力。她一生歷經(jīng)磨難,忍辱負重,卻永遠積極平和,泰然處之。
文革時,她被剃了陰陽頭,連錢鐘書都替她著急,因為這是一件極其恥辱的事情??伤换挪粊y,回家用女兒剪斷的辮子給自己做了一頂假發(fā)。她如此熱愛生活,于苦難中秀美自己,用開闊的胸懷接納人生的不幸,用智慧化解所有的苦難。
楊絳產(chǎn)后,錢鐘書經(jīng)常前來探望,每次探望,錢鐘書都會苦著臉匯報:“我做壞事了”。有一次,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下一次,他又“做了壞事”,把門軸弄壞了。楊絳笑瞇瞇地說:“不要緊,我會修?!边€有一次,錢鐘書生了一個疔瘡,楊絳安慰他說:“不要緊,我會治。”每每讀至此處,我都忍不住會心一笑,內(nèi)心漾起無限溫暖。“如果生活是個結,解不開,那就把它系成個花兒”。睿智如她,頑強如她,在她的身上,你會忘掉時間的殘酷,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在她榮辱悲歡的芳華里鍛造出的獨特人格魅力,給人以力量和溫暖。
“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愿我們都能從書里汲取更多為人處世之道,寵辱不驚,泰然自若,歷經(jīng)磨練,歲月淘沙。工作生活也好,親情愛情也罷,莫失初心,莫忘初衷,守住一方寸土,壯大一片山河?。ㄎ錆h江夏煙草 周余帆)
轉自:永州新聞網(wǎng)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