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住上市公司炒房漏洞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26





  近日披露的《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曝光了過去幾年存在的涉房違規(guī)金融、公司炒房囤房等亂象。比如,審計署報告指出,2010年4月份東方電氣集團在年度投資計劃外使用2084.07萬元購買27套商品房及車位,至審計時長期閑置。
 
  炒房囤房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1650家,價值超過9900億元。
 
  過去幾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發(fā)展迅猛,釋放了巨大的財富效應。不少上市公司打著“為了提高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滿足公司日益增長的辦公空間需求,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經營環(huán)境,同時又利于提升企業(yè)形象,增加客戶對公司的認可度”等幌子,通過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投資房地產行業(yè),待價而沽,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嘗到了甜頭。有的將已經升值房地產賣出套現,增厚上市公司利潤,比如青海華鼎、深圳惠程;有的則通過賣房成功保“殼”,比如2017年*ST人樂賣房扭虧并成功“摘帽”。
 
  上市公司適當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非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大比例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就需要各方關注。首先,上市公司使用從公眾手中募集的資金參與商業(yè)地產或者住宅市場競爭,在資金和身份上占有優(yōu)勢,這對個人購買者來說不公平。其次,房地產升值并能快速變現的財富效應,吸引了更多上市公司入市。“干實業(yè)不如炒房”的觀念助漲了社會投機風氣,不利于實體經濟發(fā)展。再次,那些把資金投資到房地產賺快錢的上市公司看似“聰明”,實則是沒有未來發(fā)展方向的短期行為。最后,上市公司炒房囤房是對資本的浪費。發(fā)展資本市場的目的是要高效地配置金融資源。上市公司炒房囤房就好比好鋼沒有用到刀刃上,可同時在資本市場之外,卻有著大量企業(yè)在排隊IPO。還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將賣房變成調節(jié)利潤的手段,保自己“不死”,這不利于資本市場出清。
 
  監(jiān)管層應出臺更為嚴格的措施,對企業(yè)和上市公司炒房囤房作出適當限制,尤其是那些已經大比例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在具體措施上,可對其購房數量、持有時間適當限制,也可以提高增值稅額度,還可以對其再融資設置限制性條件,從而堵住上市公司炒房漏洞。(溫寶臣)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