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好多邊貿易體制的有效性、權威性,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今年以來,雖然中國在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上取得了積極進展,有效減少了貿易摩擦,但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總體數量和金額仍處高位,面對的貿易保護主義也在不斷升級,政府和企業(yè)在預警及應訴方面仍存在較大作為空間。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近日結束的亞歐會議第七屆經濟部長會議通過了《支持多邊貿易體系聯合聲明》,一致支持自由貿易,共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隨著中國與各國的貿易交往不斷深化,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近年來始終居高不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代表鐘山部長出席會議時也強調,各方應進一步鞏固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地位,維護好多邊貿易體制的有效性、權威性,反對貿易投資保護主義。
專家指出,今年以來,盡管中國在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上取得了積極進展,有效地減少了貿易壁壘,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數量和金額仍處高位,政府和企業(yè)在預警及應訴方面仍存在較大作為空間。
中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仍處高位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產品共遭到15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起的3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總計53億美元。盡管案件數量和金額都分別有所下降,但總體數量和金額仍處高位。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高峰此前表示,上半年我國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數量和金額仍處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的較高水平,與過去五年相比浮動不大。根據世貿組織與經合組織、聯合國貿發(fā)會議最近共同發(fā)布的《二十國集團(G20)貿易投資措施報告》,中國仍是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
從國別來看,上半年印度和美國分別對中國發(fā)起貿易救濟調查12起和11起,居前兩位。商務部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表示,印度與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貿易結構比較相似,但中國在生鐵、輪胎和粗鋼等產品上更具優(yōu)勢,印度需要保護其國內外市場免遭中國產能沖擊。而美國長期對中美貿易逆差表示不滿,加上受諸多政治因素的影響,也頻頻采取貿易救濟措施。
有分析人士指出,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經不僅僅表現為抬頭,而是在不斷升級中。以美國為例,繼8月美國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之后,近日美國又發(fā)布了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201調查”的損害裁決結果。
8月29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在2017年金磚國家貿易救濟國際研討會上表示,當前針對中國的諸多貿易救濟調查都背離維護自由和公平貿易的初衷,存在濫用傾向,侵蝕著自由貿易的成果。
政府和企業(yè)應聯手拆招
有貿易便會有摩擦,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各國保護國內產業(yè)的訴求將更加強烈。如何在貿易救濟調查中合理維權,考驗著政府及企業(yè)的智慧和協作。“建立自由貿易區(qū)是減少貿易壁壘的最佳途徑。”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劉愛東對國際商報記者指出,自貿區(qū)建設一般都要求協議國必須相互取消90%以上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從而有效緩解貿易摩擦。根據商務部發(fā)布的數據,中國目前已簽訂15個自由貿易協定,共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qū)。
此外,劉愛東還建議,我國的化工業(yè)產品、機電設備及賤金屬等是被立案調查的“重災區(qū)”,相關出口企業(yè)應加強產品的成本核算工作,對出口產品合理定價,事先摸清當地的貿易壁壘及規(guī)則。“一旦遭到調查,在應訴時應團結一致,行業(yè)協會要鼓勵企業(yè)之間按貿易量來分攤成本,提高小企業(yè)參與應訴的積極性。”
同時,政府在風險預警及政策支持上也要給力。“相關部門要扮演好‘船長’的角色,密切監(jiān)測出口目的地的重點產業(yè)市場變化情況,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救濟規(guī)則談判。”劉愛東表示。
事實上,4月,中國政府已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一份關于貿易救濟的提案,呼吁以務實的方式完善相關調查及談判機制,其中包括提高程序的透明度和正當性、減輕中小企業(yè)的應訴負擔及防止反傾銷措施“擴大化”,成員應審慎發(fā)起反規(guī)避調查,不能通過反規(guī)避為國內產業(yè)提供過度保護。
劉愛東還表示,產業(yè)結構層次偏低是中國遭遇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倒逼外貿企業(yè)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將成本優(yōu)勢轉化為質量優(yōu)勢,推動中國產業(yè)結構升級。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