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釋放什么信號?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7





  1萬億元國債來了!


  為何要在此時宣布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增發(fā)的國債用于何處?釋放了什么信號?


  增發(fā)1萬億國債 今明兩年安排使用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fā)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fā)2023年國債1萬億元。


  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25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當前已進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據相關工作進展和項目儲備等情況,增發(fā)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能夠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落實。


  為何要在此時宣布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了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部分地區(qū)受災嚴重、損失較大,地方災后恢復重建任務比較重。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國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fā)頻發(fā),對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朱忠明指出,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事關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局,我們必須發(fā)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抓緊補短板、強弱項,體系化全面提升我國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大資金保障力度。


  主要用于8個方向 “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據財政部介紹,圍繞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增發(fā)的國債主要用于8個方向:災后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qū)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qū)和京津冀受災地區(qū)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指出,通過增發(fā)國債加大中央投資力度,能夠加快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為促進資金使用精準有效,本次增發(fā)國債資金全部按項目管理。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表示,優(yōu)先支持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爭性產業(yè)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此次增發(fā)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


  釋放了什么信號?


  外界關心,這次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是不是作為提振經濟的重大舉措?


  朱忠明回應稱,這次增發(fā)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板、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


  “當然,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后,客觀上也會有利于帶動國內需求,進一步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tài)勢?!敝熘颐髡f。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對中新財經表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總體持續(xù)恢復,但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總需求仍需進一步提振。增發(fā)國債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總需求,為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運行打下好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提振信心與預期。一段時間以來,信心不足制約了微觀主體經濟活動的擴張,影響了投資和消費,當前增發(fā)國債超出市場預期,釋放了政府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信號。


  赤字率突破3%意味著什么?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的方案,這次增發(fā)2023年1萬億元國債以后,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將由3%提高到3.8%左右。


  朱忠明表示,雖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國政府的負債率仍處于合理區(qū)間,整體風險可控。


  在羅志恒看來,中央審時度勢,實事求是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做出預算調整,赤字率將上升到3.8%左右,以實際行動打破3%赤字率的束縛,充分利用我國較大的中央財政空間。


  據悉,財政部將充分利用直達機制,將國債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直達資金范圍,全部導入直達資金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施全流程跟蹤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xiàn)并妥善處置發(fā)現(xiàn)的可能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的問題。(記者 李金磊)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