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磚料都要靠騾隊運送到山上的長城腳下。每塊磚接近35斤。而每頭騾子每次要馱上十塊磚。
▲長城上空間狹窄,這也為施工增加了不少難度。
▲騾子只能將磚運送到長城腳下,在長城上運磚就只能靠人背了。
▲一次上下山就要近兩個小時,因此工人師傅們的午飯都是在山上簡單地吃一些。
傳統(tǒng)的青磚,白灰砂石勾縫。一切都按傳統(tǒng)工藝進行,讓箭扣長城修舊如舊保持它的歷史原貌。
一些地方站立都很危險,而修繕工作很多都是在這樣的地方進行的。
箭扣長城一直以它的險峻著稱,多年的非法攀爬,加之自然侵蝕,讓長城損毀嚴重,此次修繕在對破損的城磚進行加固的同時也將恢復城墻的排水系統(tǒng),減緩自然侵蝕的速度。
“駕——嗨——駕!”在濃蔭蔽日的山陰面,一行三頭騾子,背上分左右馱著兩大摞灰色方磚,全身肌肉緊繃,在趕牲口人的吆喝聲中,一邊重重喘息著,一邊蹄子用力抓地,艱難地在陡峭的山路上行進著。
工地隨著山脊跑,運料靠騾馱人背,和灰砌磚純手工,一切仿若古人——這就是文物保護工程:長城修繕。
站在山坳里的懷柔區(qū)雁棲鎮(zhèn)西柵子村舉目四望,山環(huán)林抱、群峰聳峙,一條灰色蒼龍在山脊上起舞,這就是以奇、險、絕、野著稱的箭扣段長城。
箭扣段長城從正北樓到九眼樓共48個敵臺,自2016年起,已啟動三期工程,搶險修繕25個敵臺。第三期工程含8個敵臺1094米長,是箭扣段長城落差最大、最險峻陡峭、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
今年4月17日,第三期工程正式開工,兩大段四個作業(yè)面同時進行。倒料、背料、墁地砌磚,工人隨著工作面的允許在隨時調整,目前兩個作業(yè)隊近80人在場,早6點上山晚6點下山。
在山脊上施工,運料難,白灰和磚全靠騾子馱、人背。
“大方磚干的一塊33斤左右,下雨打濕了35斤左右,一頭騾子一次能馱10塊,一個人一次能趕3頭騾子,一天最多運四趟,就是120塊?!?0歲的王占江邊搬磚邊給記者算,他就是那個趕騾子的人。在山腳下抬頭就能看見山脊上的長城,但運一趟磚卻要走2個多小時,雨天路滑還走不了。
靠騾子只能把磚運到城墻根下,而且騾隊能走的路只有兩條,通往2個敵臺。要把磚從這2個敵臺運到其他6個敵臺,全靠人背。這幾天光背磚的工人就安排了30多個。
“大方磚一次能背兩塊,條磚一次能背3塊?!币晃槐炒u師傅說。爬過箭扣長城的人都知道,有的地方臺階坍塌,有的以石塊做臺階,陡峭處近乎直上直下,爬起來手腳并用都很吃力,但工人還要背上六七十斤的磚,而且不墊任何東西,磚直接壓在后背上。掀開他們的衣服,后背早已磨破。
運水上城墻同樣艱難。
“從山腳下到作業(yè)面,一共做了三個揚程。用泵把水都打到124號敵臺這兒,再往兩邊分?!惫こ碳夹g指導、64歲的程永茂介紹。在施工段,細細的白色水管比長城還要長。
在山脊上砌磚壘墻難上加難。記者眼見著工人半只腳懸空踩著半殘的臺階在墁磚。
“操作面特別有限,特別不出活。平地施工可以掛線,山上掛不了,砌磚壘墻全憑經(jīng)驗,只能隨彎就彎、隨坡就坡、隨層就層、隨殘就殘。”程永茂說。而這些師傅都經(jīng)過專門培訓,修長城的經(jīng)驗最短的也有三年,最長的干過15年。
這些工人還有一個特點,老家都在山區(qū),大部分來自河北豐寧或灤平。“不經(jīng)常爬山的人走一趟膝蓋就受不了了。這個從春干到秋,得天天爬。”程永茂說。
上山的路又遠又難爬,為了節(jié)約時間,工人們中午就在長城上吃午飯。背點饅頭當主食,煮點熱乎的湯面,有的人還帶著咸菜、豆腐乳等調味。
以長城為餐桌,以層巒疊嶂的青山和山腳下的村莊做幕布,午飯時間大家說說笑笑、輕松愉快,有人還邊吃邊用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或者給親友們看早上拍的長城云海美景。
打工賺錢比這兒容易的地方有很多,為什么偏偏選擇最艱苦的修長城?
“能把老祖宗留存的東西原汁原味地保護下去,相當有意義。到你沒有的那天,子孫后代說,我爺爺在哪哪修過長城,就想留這么一句話。”58歲的工人喬彥存直爽地說,滿臉自豪。
文/記者于麗爽攝/記者甘南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