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要聞 證券 基金 保險 銀行 上市公司 IPO 科創(chuàng)板 汽車 新三板 科技 房地產

吐故納新 公募行業(yè)1天內20位基金“掌舵人”發(fā)生變動、更有5人因個人原因“拍板”不干了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6-08





  公募高端人才“更新?lián)Q代”頻繁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僅6月5日,就有10家基金公司發(fā)布公告宣布旗下基金經理人選發(fā)生變動。據統(tǒng)計,上述變更共涉及20位基金經理,除基金管理人新聘或增聘的9位基金“掌舵人”外,還有11位基金經理因不同原因離任。另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年內公募機構已新聘基金經理累計250人,離任112人,均較去年同期增長。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對于基金經理的變更需要辯證看待,績優(yōu)基金經理離任雖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金產品的未來業(yè)績,但人才的流動也能進一步實現優(yōu)勝劣汰。

  1天內20位基金經理變動

  近日,公募基金高端人才流動可謂頻繁,6月5日,共有10家基金公司發(fā)布公告稱旗下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發(fā)生變更,其中共涉及20位基金經理。從職位變動原因來看,上述基金經理的變動可分為“幸會”及“告辭”兩大類。

  具體來看,部分基金產品在原有基金經理基礎上再新增“掌舵人”,如大成安誠債券、財通資管鑫管家貨幣分別增聘1位基金經理。同時,南方基金則為旗下2只產品南方上證50指數(3601.1091, -11.59, -0.32%)增強發(fā)起式、南方平衡配置混合各新增1位基金經理。

  另外,也有部分基金產品的原基金經理因不同原因離任,故基金管理人決定新增基金經理。一方面是由于工作調整原因,如招商3年封閉運作戰(zhàn)略配售靈活配置混合原基金經理馬龍、姚飛軍、尹曉紅因公司對其另有任用而離任,新增王景為該產品的基金經理;南方國策動力股票原基金經理羅安安因公司工作調整離任,增聘雷嘉源為新任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也有多位原基金經理因個人原因離職,從而迎來新任基金經理。如長城久鑫靈活配置混合、長城轉型成長混合因原基金經理趙波離職,故公司分別新增余歡、魏建為上述兩只產品的基金經理;而前海開源基金也因前海開源黃金ETF及前海開源黃金ETF聯(lián)接原基金經理謝屹離職,增聘孔芳為其基金經理。

  此外,也有部分產品僅有舵手離任。6月5日,銀華基金鄒維娜、新華基金申峰旗、銀河基金樓華鋒等3位基金經理均因個人原因離任。另一方面,前海開源新經濟混合的基金經理魏淳、匯豐晉信大盤股票的基金經理嚴瑾則分別因內部調整、公司工作需要的原因離任。

  “舵手”離任后的三大去向

  那么,作為公募行業(yè)的頂尖人才,什么原因導致基金經理的流動率居高不下?深圳中金華創(chuàng)基金董事長龔濤表示,基金經理的變動或受多項因素影響。一類是業(yè)績不理想或浮虧嚴重因此個人引咎辭職;另一類則是業(yè)績表現優(yōu)秀,產品盈利及基金經理個人名氣大增,因此會被“挖腳”,或選擇“奔私創(chuàng)業(yè)”。

  此外,龔濤還提到,在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基金經理的業(yè)績分化也會相對明顯,從而導致基金經理人選的更迭。但如果一個產品頻繁更換基金經理,則有可能是因為公司股東或者管理層的高級管理人員頻繁變動所致。

  對于上述離任基金經理的去向,北京商報記者也嘗試采訪部分基金公司。某公募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離任后,基金經理的去向是其個人選擇,所以公司方面也無從得知。

  雖然上述基金經理離任后的去向目前尚未可知,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后通常有3個去向。據Wind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經理離任后,通常會“跳槽”到其他公募機構如基金公司、資管機構繼續(xù)擔任基金經理一職;也有部分公募人才會轉而“奔私”;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轉戰(zhàn)券商,成為賣方行業(yè)中的一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現象僅是近期基金經理變更的一個縮影。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今年公募機構已新聘基金經理累計250人,離任112人。而去年同期,則累計新增基金經理167人,離任108人。

  作為基金產品的“掌舵人”,基金經理的穩(wěn)定性對一只產品而言,其意義舉足輕重。那么,當基金經理頻繁更換時,對基金產品的業(yè)績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需要辯證看待該問題。從好的方面來說,人才的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優(yōu)勝劣汰。但另一方面,績優(yōu)基金經理的離職可能會對相關基金產品的業(yè)績形成負面的影響。

  “因此,基金公司想要留住人才,則需要采取各種方式,如采取獎金激勵、股權激勵等激勵方式,或在職級方面進一步體現基金經理的價值?!睏畹慢埥ㄗh道。



  轉自:新浪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