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溪口鎮(zhèn)楓元村黨支部書記,自任職以來,帶著村“兩委”著力發(fā)展村級產業(y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的責任和擔當。曾獲2019年“三明市勞動模范”“2021年福建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
圖為村支書劉炳煌記錄群眾訴求。建寧縣融媒體中心攝
日前,走進溪口鎮(zhèn)楓元村黨群服務中心,村支書劉炳煌正和同事們在接待來訪群眾,他詳細聽取群眾訴求,認真記錄下問題,并告知群眾問題將馬上落實解決。
“受最近強降雨天氣影響,造成了山體滑坡,泥土都沖進田里了,我們向劉書記反饋后,他立馬就安排挖掘機、工人幫我們把泥土給清理干凈了?!睏髟宕迕耜愇乃囌f道,“劉書記時刻為我們老百姓著想,只要有事找他,他都全力為我們排憂解難?!?/p>
圖為楓元村黨群服務中心。建寧縣融媒體中心攝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為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楓元村建立了全鎮(zhèn)首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并且建立了“五個一”的“黨員110”服務體系(一本黨員服務證、一張黨群貼心卡、一支黨員服務隊、一個黨員服務中心、一個網絡服務平臺),并在每周二、周三開展“群眾服務日”。同時,做到了每個工作日都有一個村干部、一個黨員在黨群服務中心值班,讓村民有事找得到人,有困難首先想到找黨支部。
此外,楓元村還不斷完善“四議兩公開”村級議事制度與村民主決策制度,凡是項目建設,重大決策,牽涉到村集體和村民利益的事,都進行集體決策,有效加強黨群關系的同時提升決策科學性、有效性。
劉炳煌告訴記者,鄉(xiāng)村要振興,產業(yè)是關鍵。近年來,楓元村不斷探索煙種輪作模式,在全力抓種業(yè)示范村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煙葉生產,同時,還引進托斯卡納葡萄莊園、鑫錦宏牧業(yè)、閩贛農機、合盛種業(yè)等企業(y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完成征地或租地共2000余畝,并通過果山租賃、土地流轉、量化折股、種業(yè)整村推進等方式與企業(yè)合作,為村財政每年增加固定收入20余萬元,制種農戶每畝可增收200余元。
圖為村支書劉炳煌指導村民工作。建寧縣融媒體中心攝
致富路上不能落下任何一個人。說起帶動村民致富,劉炳煌回憶道,記得以前村里有個貧困戶,生活基本是靠“借”度日,家中獨子、父母和孩子也都身體有疾,一家六口借住在鄰居低矮的瓦房里,一刮風下雨,就擔心房子倒塌,家庭開銷僅靠幾畝水稻以及外出打工支撐,一直沒有轉機,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也對村里的幫扶剃頭挑子一頭熱,不怎么上心。
為幫助他摘掉貧困的“帽子”,劉炳煌經常找他做工作,帶他到處看脫貧成功例子,把村里公益田交給他經營,安排人員幫助他植苗,找農業(yè)合作社為他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幫他申請危房改造資金進行舊房翻新等,看到這么多人幫助和關心他,他終于重新燃起希望,開始配合。最后,不僅在2016年就率先實現脫貧,還主動向劉炳煌提出擴大種植面積的建議,現在成了村里的能人,還經常幫助其他貧困戶解決種植遇到的問題。
有希望,更有干勁。劉炳煌帶領村子激發(fā)農業(yè)產業(yè)潛能,努力擦亮共富優(yōu)勢,讓更多的村民臉上洋溢出“穩(wěn)穩(wěn)的幸?!薄?/p>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將更加密切聯系群眾,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xù)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推進雜交水稻制種、黃花梨、黃桃、煙種輪作等產業(yè),真正做到村民村財雙增收?!睏髟妩h支部書記劉炳煌說。(謝麗珍)
轉自:永州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