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檢查玻璃瓶裝北冰洋汽水產品。記者 任超 攝
“喝北冰洋汽水,得一口兒悶才過癮。”話音剛落,34歲的北京市民董苗淼就將含氣倍數(shù)4.5的北冰洋汽水一股腦灌入口中,氣泡瞬間在他舌尖產生微妙的物理反應——這種被稱為“沙口感”的酥麻口感,恰是陪伴幾代北京人成長的共同記憶。
“北冰洋”是老少皆知的京城國企老字號,距今有83年歷史。但鮮為人知的是,北冰洋曾被雪藏15年,直至2011年才重新問世。此時,它已將舊配方中的添加劑全部換為天然成分,產品包裝和品牌內涵也實現(xiàn)了脫胎換骨的“再創(chuàng)造”。
經過近8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北冰洋已從“京城汽水”升級為“國民汽水”,更化身為網(wǎng)紅“國潮汽水”——國企老字號復出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振興密碼”?
被雪藏15年的國企老字號
北冰洋品牌創(chuàng)始于1936年,它脫胎于北平第一家經營冷藏業(yè)務并生產冰塊的“北平制冰廠”。新中國成立后,北平制冰廠劃歸國有。計劃經濟時代,北冰洋汽水堪稱“奢侈品”,用于在國宴上招待外賓。
改革開放后,這款汽水終于“飛入尋常百姓家”。“如果時光回溯到1987年,你會發(fā)現(xiàn)全北京的個體商販都聚集在北京市崇文區(qū)的北冰洋食品公司門前,只為等待北冰洋汽水。橙黃色的北冰洋咕嚕咕嚕地冒著氣泡,小孩子喝完后會留戀地舔一舔吸管,那是至今難忘的幸福味道。”董苗淼回憶說。
1988年,北冰洋成為名副其實的“京城汽水之王”——年產量達1000萬打,年產值超過1億元,但隨即它也很快從市場上消失。大面積招商引資成為時代潮流。北冰洋于1994年與外商合資成立了四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負責北冰洋。但外商更看中的是北冰洋成熟的銷售渠道,加之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其銷售持續(xù)下降,品牌日漸被雪藏。
“那時都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我們向西方學管理、學技術,卻把自己的東西給弄丟了。”北京一輕食品集團黨委書記邢慧明告訴記者,在北冰洋停滯生產時,呼喚民族品牌復出的聲音不絕于耳,但“起死回生”又談何容易。
歷經100多次口味調整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談判,2007年,北京一輕食品集團的母公司北京一輕控股公司以“4年內不以北冰洋品牌生產任何碳酸飲料”為條件收回品牌經營權。這款國民飲料品牌開始品牌“再創(chuàng)造”。
口味是汽水的靈魂,但雪藏15年后,社情民生已發(fā)生重大變化,消費者也更喜愛健康飲品,完全照搬老配方,必將被時代淘汰。北冰洋選擇繼續(xù)做“桔汁汽水”,而非靠香精提味的“桔子味汽水”。
桔子香氣決定著汽水味道。經多次走訪,試制團隊最終在重慶萬州找到桔香氣十足的“大紅袍”紅桔,并從中提煉出純天然桔油。在口味調試過程中,試制團隊展開數(shù)十次技術研討,并反復讓老技師、新職工、普通消費者提前品嘗,經過100多次口味調整,確定了符合經典記憶,又讓人普遍接受的“新味道”。
重新上市的玻璃瓶包裝看似“復古”,實則經過一番“再造”。公司聘請海歸設計師重新設計了北冰洋的經典商標,在保留“白熊”和“冰山”兩個關鍵元素的基礎上,賦予了白熊更幸福、更健康的生動形象;玻璃瓶也增加了時尚線條,制作出帶有橘皮防滑紋和“如有破損、小心劃傷”的盲文字樣,老品牌多了一分人文氣息。
用堅守引領創(chuàng)新之路
市場始終是企業(yè)前行的“試金石”。
北冰洋上市前只購置了中型生產線,直到市場需求提升,才陸續(xù)擴充產量、增加無糖飲料等品種類型,做到資產“輕裝上陣”。
“在這期間,有人提出代工生產,但被公司堅決否定。只有自主生產才能掌握核心技術,國企老字號更要做好品控!”北京一輕食品集團總經理李奇說。
在未經太多宣傳推廣的情況下,北冰洋在投產兩個月后實現(xiàn)盈利,創(chuàng)造了“北冰洋速度”。2017年起,北冰洋拓展外地市場,從“京城汽水”升級為“國民汽水”;還與北京玉淵潭公園、景山公園等網(wǎng)紅打卡地標合作,推出定制版“小櫻”和“牡丹”汽水,化身“國潮汽水”。
如今,北冰洋在全國23個省份設立180個城市經銷商,并于去年6月建成第一個外埠基地,同時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12個國家實現(xiàn)銷售。2018年,北冰洋全年銷量達1200萬箱。2019年1至5月,北冰洋所屬北京一輕食品集團營收同比增長20%,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
李奇向記者透露:“從今年開始,北冰洋還將對現(xiàn)有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xiàn)訂單從生產到交付的自動化處理,目前,公司開發(fā)的數(shù)字營銷平臺已成國內首個覆蓋工廠、各級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全供應鏈信息化平臺。”
“復出的老字號沒有吃老本、賣情懷,而是用口味和品質重新贏得市場。”董苗淼說。(記者 張驍 謝昊)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