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之鄉(xiāng)”融合發(fā)展
“鄉(xiāng)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比绾卧卩l(xiāng)村振興過程中發(fā)揮文化的先鋒作用?帶著這個問題,記者于11月下旬深入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走訪。
安化縣是湖南省委宣傳部鄉(xiāng)村振興幫扶點。3年多來,湖南省國有文化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對口幫扶工作組和宣傳文化系統(tǒng)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深入安化縣鄉(xiāng)村,深挖文化資源,堅持“茶旅文體康”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清單導向、因地制宜、群眾主體、多方聯(lián)動”等舉措,實現文化振興引領鄉(xiāng)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成效。
鄉(xiāng)村深藏的文化基因醒了
在安化縣東坪鎮(zhèn)馬渡村歐陽宗祠門口,“馬渡調查舊址”的牌匾十分醒目。馬渡村第一書記、湖南日報社駐馬渡村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張權在舊址內講述了63年前中央調查組在馬渡如何做調查研究的生動故事。
1961年,受毛澤東同志委派,由經濟學家于光遠帶隊的中央調查組先后兩次來到馬渡,蹲點調查近兩個月。調查組下沉基層、緊貼農民、揭露問題、拿出對策,形成了調查報告,為中央決策提供了客觀、真實、有效的重要依據,黨史上稱之為“馬渡調查”。
“關于‘馬渡調查’的這段歷史此前只是在民間流傳,自2023年5月我們工作隊駐村以來,迅速對這段歷史進行重新挖掘,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走訪村民等多種途徑搜集資料,使‘馬渡調查’的歷史原貌重新呈現出來?!睆垯嗾f,“馬渡調查舊址自去年7月開放至今,累計服務游客突破5萬人次。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xù)深挖和闡釋好這段歷史,以文化振興助力鄉(xiāng)村全面振興?!?/p>
柘溪鎮(zhèn)大溶溪社區(qū)是一個庫區(qū)移民村,1958年國家建設柘溪水電站,這里共接收原始庫區(qū)移民36戶169人。為支持國家建設,庫區(qū)移民不計個人得失,拋棄田土房屋來到大溶溪,展現了“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
在大溶溪社區(qū)柘溪庫區(qū)移民文化展示館,社區(qū)支部委員、居民委員會委員鄧志勇說:“我們通過搜集修建柘溪水庫時移民的影像資料、老物件、感人事跡等,打造了這個移民文化展示館。如今,來到大溶溪的游客都會到這里來看看。”他介紹,籌建展示館時,當地許多“移民一代”毫不猶豫地獻出了他們珍藏多年的照片和物件。
如今的大溶溪社區(qū)群眾文化繁榮、文化旅游興旺。社區(qū)組建腰鼓隊、廣場舞隊、舞龍隊等8支群眾文藝隊伍,定期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大溶溪溯溪游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暑期日均接待游客七八百人,帶動村民開辦的農家樂、采摘園和農特產品店生意火爆。
“黑茶之鄉(xiāng)”的歷史文化活了
一支馱著黑茶的馬幫隊伍踏著石階走上茶馬古道上的永錫風雨橋,這張照片被認為是最能代表安化的攝影作品之一。的確,翻開安化的歷史,每一頁都浸潤著茶香。作為“萬里茶道”的重要節(jié)點之一,安化縣擁有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和歷史遺產。如今,“黑茶之鄉(xiāng)”的茶文化也“活”了起來。
在安化黑茶博物館,河南游客丁朝龍在展柜前駐足端詳,看得十分認真。“安化黑茶名氣很大,這次我們全家在前往海南途中特意繞道這里,想了解一下這里的茶文化。在這座博物館,黑茶的淵源和發(fā)展脈絡都介紹得很清晰?!倍〕堈f。據該博物館講解員吉聲美介紹,館內共有藏品6000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6件,珍貴文物400余件(套),年服務觀眾百萬人次。
據了解,安化縣現有茶文旅融合景區(qū)19個,超過40家茶企在茶廠、茶園設置旅游觀光專用通道。其中,茶鄉(xiāng)花海生態(tài)文化體驗園內建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性花園和綠野迷蹤、多彩迎賓六大片區(qū),設有玻璃天河漂流、兒童樂園、七彩滑道、高空自行車等特色游樂項目以及懸崖賓館、卡通民宿、茶園木屋和水中餐廳等配套項目。開園3年多來,共接待游客154萬人次,累計實現營業(yè)收入5650余萬元。
據統(tǒng)計,2023年安化縣茶園面積達36萬畝,實現茶葉加工量8.4萬噸、綜合產值252億元,全縣14家規(guī)模以上茶旅融合企業(yè)共計營收超過26億元。
吃上旅游飯的村民富了
遍布安化各地的茶園不僅綠了山坡、美了鄉(xiāng)村,也富了百姓。
擁有1100畝茶園的安化縣唐溪茶場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品茶。茶場負責人陳兵說:“我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與茶農合作,共有81戶367名村民與茶場合作,戶均年收入增加5萬元左右?!?/p>
茶鄉(xiāng)花海生態(tài)文化園占地約2500畝,涉及3個自然村,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yè)崗位630個?!拔覀兠抠u出一張門票,就給出租土地的農民返利10元?!眻@區(qū)相關負責人介紹,3年來,園區(qū)已累計為當地村民分紅1013萬元。
鄉(xiāng)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安化縣采取“引、培、派”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引導更多鄉(xiāng)賢、“土秀才”“田專家”投身鄉(xiāng)村建設。全縣累計召集縣域內重要鄉(xiāng)賢1200名,培育高素質農村實用技術人才6419人、民間藝人1000余人。
在馬路鎮(zhèn)海拔700多米的祖師界莊園,被當地人稱作“愚公愚婆”的鄧亮山、蔡鳳嬌夫婦憑著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帶領周邊茶農修路、種茶、制茶。目前,祖師界莊園共種植茶園1500余畝、油茶3800畝,開發(fā)了以“祖師界”為品牌的20多個茶產品,年產值5000多萬元。
祖師界莊園帶動了周邊幾個村的茶農增收,他們或在莊園就業(yè),或以合作社的形式與莊園合作。“我們的長期固定員工有20多人,農忙時最多有近200人?!辈跳P嬌說,“莊園常年游客不斷,尤其是每年3月至7月的采茶季,每天都有數百名游客上山采茶購茶。我們每年生產的七八萬斤茶葉,有近70%都是游客帶走的,回頭客很多?!?/p>
在馬路溪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發(fā)動群眾的力量建設家園,通過“積分換股份”的方式鼓勵群眾全員、全面、全程參與到鄉(xiāng)村振興中來,人人出力,個個受益。駐村工作隊隊長胡振國說:“我們通過一次次村民大會成功調動村民建設家鄉(xiāng)的積極性,目前累計有近百名村民無償投工投勞,參與硬化河堤、新修道路和古民居保護等工作?!?/p>
“文化振興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價值追求和活力之源?!焙鲜∥麄鞑狂v安化縣對口幫扶工作組組長、安化縣副縣長禹丹介紹,安化縣通過深挖文化底蘊,強化示范帶動,深入實施“以文培元、以文興業(yè)、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強基、以文助廉”六大工程,充分激發(fā)了廣大群眾參與鄉(xiāng)村建設的信心和熱情,開辟了一條以文化振興引領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徑,為鄉(xiāng)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