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5月,內蒙古有36項重大項目實際應用或轉化重大科技成果83項,累計實現(xiàn)總產值319052萬元,新增產值90736萬元,新增利潤44168萬元,新增稅金1227萬元。昨日,記者從自治區(qū)科技廳采訪了解到,2010~2013年,內蒙古共立項56個重大項目,其中1個項目已撤銷, 19個項目已驗收。
在近日執(zhí)行情況監(jiān)理的36個重大項目中,呼和浩特市4個,包頭市8個,巴彥淖爾市2個、烏蘭察布市2個,通遼市1個,直屬研究機構19個。分布在10個領域,其中清潔能源11個,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5個,裝備制造4個,生物技術與中蒙藥4個,新材料4個,信息3個,節(jié)能環(huán)保2個、人口健康、生態(tài)、能力建設各1個。共有934名科技人員參與了重大項目的研究開發(fā)工作,其中中高級職稱科技人員占76.23%;博士、碩士學歷的科技人員占47.32%;同時,有90名學科帶頭人作為項目主持人或技術骨干參與了重大科技項目。通過重大項目的實施,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60人,其中博士40人。
2013年12月~2014年5月,36個重大項目在執(zhí)行期累計取得的新產品63項、新技術29項、新材料14項、新工藝33項、新裝置28項、計算機軟件13項;自主研發(fā)項目25項、引進項目3項;發(fā)表論文240篇、其中SCI收錄23篇、EI收錄15篇、出版專著131萬字;申請國內專利196項,其中發(fā)明專利69項,申請國外專利3項,其中國外發(fā)明專利3項,獲國內專利45項,其中發(fā)明專利20項,獲國外專利授權1項,其中發(fā)明專利1項;研制國際標準2個、研制國家標準9個、研制行業(yè)標準26個,完成國際標準1個,完成國家標準4個,完成行業(yè)標準12個;總結的技術模式30項、管理模式15項、成果應用數83項,成果轉讓數5項,成果轉讓收入85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其它獎勵13項。通過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取得了大量重大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據統(tǒng)計截至5月,正在執(zhí)行中的重大科技項目主要成果有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6項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11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4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3項填補國內空白。
來源: 內蒙古晨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