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精準扶貧助力貧困旗縣“摘帽”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趙杰    時間:2016-03-01





  “截至2015年年底,內蒙古貧困人口由2010年年底的258萬減少到了80萬,累計減貧178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9.7%下降到了6%。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末的1437元增加到3100元,年均增幅高于內蒙古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平均水平?!痹诮邮苤袊洕鷷r報記者采訪時,內蒙古自治區(qū)扶貧辦副主任韓建剛告訴記者。


  “截至2015年年底,內蒙古貧困人口由2010年年底的258萬減少到了80萬,累計減貧178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9.7%下降到了6%。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末的1437元增加到3100元,年均增幅高于內蒙古農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平均水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內蒙古自治區(qū)扶貧辦副主任韓建剛告訴記者。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府了解到,“十三五”時期內蒙古明確提出,到2017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26個自治區(qū)重點貧困旗縣全部“摘帽”,到2020年內蒙古現有80余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1個國家重點貧困旗縣全部“摘帽”。2016年完成21萬人的減貧任務,10個以上自治區(qū)貧困旗縣“摘帽”。


  8萬名干部奮斗在扶貧一線


  實際上,內蒙古扶貧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得益于近年來,內蒙古提出的“區(qū)負總責、地市直管、縣抓落實、鄉(xiāng)鎮(zhèn)專干”的扶貧管理體制和“資金到地、責任到地、任務到地、權力到地”的扶貧工作機制,項目審核權限全部下放到地市,建檔立卡工作全面展開,精準扶貧機制正在不斷完善,鄉(xiāng)鎮(zhèn)扶貧專干積極推進,保持了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局面。


  韓建剛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2013年起,內蒙古連續(xù)3年將扶貧攻堅作為重點工作推進會內容安排部署。實行了省級領導干部聯系貧困旗縣工作制度,由38位省級領導干部“一對一”聯系38個貧困旗縣,幫助貧困旗縣解決制約長遠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在省級領導帶動下,內蒙古有465名盟市級領導、2308名旗縣級領導和8萬多名黨員干部分別聯系貧困蘇木鄉(xiāng)鎮(zhèn)、貧困嘎查村和貧困戶。各有關部門也立足自身特點,發(fā)揮行業(yè)優(yōu)勢,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向貧困地區(qū)傾斜。


  10個區(qū)貧困旗縣要“摘帽”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qū)域、貧困農牧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方式進行精準識別、幫扶、管理和考核的扶貧方式。


  韓建剛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為了讓每一個貧困嘎查村、每一個貧困戶都有人幫、有人帶,在完善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工作機制的基礎上,內蒙古出臺《深入推進扶貧攻堅工程“三到村三到戶”工作方案》,從2014年到2017年,精心選派駐村工作隊對還未脫貧的2834個重點嘎查村,開展“點對點”、“一對一”的規(guī)劃到村到戶、項目到村到戶、干部到村到戶的工作。負責幫助村兩委班子規(guī)劃好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特色產業(yè)、村容村貌、生態(tài)環(huán)境、基層組織建設六項任務和“十個全覆蓋”工程項目的實施。


  2016年,內蒙古計劃完成21萬人的減貧任務,10個以上自治區(qū)貧困旗縣“摘帽”。韓建剛表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內蒙古在精準識貧基礎上,逐戶逐人分類扶持,對有勞動能力的35萬貧困人口,通過扶持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幫助實現就業(yè)來脫貧;對居住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地區(qū)、“一方水土養(yǎng)不了一方人”的20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脫貧;對11萬左右因學因病致貧的貧困人口,通過實施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實現脫貧;對完全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14萬貧困人口,通過政策兜底實現穩(wěn)定脫貧。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