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道 新媒稱,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
資料圖片:9月10日,在無錫舉行的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參觀者在體驗無人駕駛汽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18日報道,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集合整車、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多學科交叉的新興產業(yè)。根據清華大學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平臺x-lab前天在迎接“智造未來汽車”新時代主題論壇上發(fā)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全球專利觀察》,中國的相關專利數量最多,占全球3.2萬件專利的37%。其次是日本、美國、德國和韓國,分別占20%、16%、12%、7%。五國專利數合計超過90%。
報道稱,從專利申請趨勢看,2011年以前,日本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利申請量一直領先其他四國。中國后來居上,由2009年的251件猛增至2014年的1623件。中國2015年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技術專利申請量達到3166件。
報道稱,從專利申請區(qū)域分布看,中國專利局收到的專利申請量最多,高達12106件;其次為美國5253件,日本5124件,德國4017件。
報道稱,從智能網聯汽車四大領域看,無人駕駛領域在華專利申請達8764件,全球占比達61.8%。相比之下,在輔助駕駛和車載通訊這兩個相對傳統(tǒng)的領域,中國專利申請比例明顯低于平均水平。
智能網聯汽車在華專利申請仍以發(fā)明專利為主,約占總申請量的60%。在華申請專利技術構成中,主動交通避撞和駕駛員預警系統(tǒng)的申請最多,超過150件。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yè)4.5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坦言,在熱點技術方向上,中國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依然明顯,特別是在輔助駕駛與車載通訊這兩個領域。
為此,李東紅建議中國企業(yè)一方面加強與產業(yè)鏈上下游企業(yè)、研究機構和高校等的合作,另一方面積極推進開放式創(chuàng)新,在全球范圍內與跨國企業(yè)、初創(chuàng)公司合作,提高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轉自:參考消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