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委員會“擴容”加息升值仍無答案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   作者:孫健芳 羅坪    時間:2010-04-07





3月30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0年第一季度例會召開,這次例會從3月30日下午開始,除了相關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之外,央行相關司局級官員都參加會議,屬于一次擴大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會議舉辦時間長度超過以前,會后參與各方也都三緘其口。

3月31日,央行在自己網(wǎng)站上公布了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討論結果,會議沒有對市場期待的加息和升值做出表態(tài),而是繼續(xù)堅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擴容的貨幣政策委員會

  3月31日晚上央行網(wǎng)站公布,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兼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周小川主持,參加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有蘇寧、胡曉煉、李勇、易綱、劉明康、尚福林、周其仁、夏斌、李稻葵,而尤權、朱之鑫、馬建堂、吳定富、蔣超良因公務請假。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武漢分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營業(yè)管理部負責人列席了會議。

  此次會議之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剛進行了一次更新和擴容,3月29日央行發(fā)布公告稱,樊綱不再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周其仁接替樊綱擔任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同時增補夏斌、李稻葵為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接替樊綱的周其仁目前是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院長,他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制度經濟學、發(fā)展經濟學、中國經濟。

  夏斌現(xiàn)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金融監(jiān)管和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另外,李稻葵現(xiàn)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并擔任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領域為發(fā)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公司金融和中國經濟。

  此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共有11人,分別為:央行行長一人、副行長二人;國家計委副主任一人;國家經貿委副主任一人;財政部副部長一人;外管局局長一人;證監(jiān)會主席;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行長二人;金融專家一人。新增兩席金融專家席位后,貨幣政策委員會由11人增加至13人。

  從變更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結構上看,金融專家占貨幣委員會的人數(shù)上升,其比重與央行官員的比重相當,外部金融專家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力在加大。

  目前三位新增委員中,周其仁和李稻葵均對外表示過,不排除以加息來“退出”。周其仁認為,中國經濟已經保證了8%以上的經濟增長,應該非常主動地實行有步驟的、堅定的退出政策,讓經濟回到可靠的增長的基礎上來。李稻葵也曾表示過,假如未來CPI漲幅在某些月份超過3%,就有可能加息,而且他預測二季度中國有可能加息。

  相比之下,夏斌的政策建議仍比較謹慎,他認為是否加息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負利率問題,如果出現(xiàn)實質負利率,就要考慮加息;二是要考慮預期,如果3月份CPI很高,而預期后面幾個月很低,負利率的趨勢就是一兩個月,那就不適合加息;三是要考慮中美利差水平。如果美國保持利率水平不動,中國因為加息導致熱錢流入,中國就不需要加息。

  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夏斌、李稻葵均認為,不能屈從于某種壓力而推動升值,但他們都承認,人民幣要回歸到金融危機之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上。

  整體上看,貨幣政策委員會擴容會加強了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 “政策退出”的聲音。

  專家會議的信號

  一般情況下,貨幣政策委員會將在綜合分析宏觀經濟形勢的基礎上,依據(jù)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討論貨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政策控制目標、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有關貨幣政策的重要措施等。

  本次例會之前,3月24日央行已經召集一些專家對目前貨幣政策進行討論,有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人民大學副校長陳雨露、還有建設部和商務部人士。

  據(jù)了解,24日的會議上,各專家基于目前貨幣政策面臨的環(huán)境不同,對于加息和升值的看法也各異。

  參會部分專家認為第二季度應該升值或加息,其主要原因是通脹壓力增大,這類代表有許小年、哈繼銘、汪濤。許小年之前曾對媒體表示,如果人民幣不升值,貿易順差會加大,國內不得不增加貨幣供應,從而對通脹風險“火上澆油”。而中金的哈繼銘剛剛在2010年投資策略報告會表示,人民幣升值與加息均會在2季度啟動。

  同時,汪濤也在其報告中預計,今年政府將通過審慎監(jiān)管和信貸額度控制來保證貸款適度平穩(wěn)增長,她還預計,央行最早可能在4月份開始加息,以控制通脹預期。人民幣重啟升值最有可能采取的形式是宣布擴大匯率的每日交易區(qū)間,并明顯調整匯率中間價。到今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達到6.4-6.5。但郭田勇不認同這些觀點,他認為無論是加息還是升值,都要根據(jù)形勢相機而擇,即使加息,也要采取存款和貸款不對稱的加息方式。郭田勇認為,“央行既要防止去年貨幣投放畸形化,也要防止今年貨幣投放機械化?!?/p>

  專家們的建議尚沒有結果,實際上,貨幣政策目標走上多元化也暗示著3月30日召開的貨幣政策例會不會就升值或加息給出明確的信號。即使如此,市場對央行貨幣會議仍有預期,“此次貨幣政策委員例會不應該只是一個形式會議,所有司局級官員都參加,而且會議時間很長,應該就更為實質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币晃谎胄泄ぷ魅藛T表示。

  加息、升值尚無確定

  會后,三位新增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動作一致,全部就會議內容三緘其口。

  時隔一日,央行網(wǎng)站公布了3月31日會議內容,央行公告表示,當前經濟金融發(fā)展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全球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逐漸增多,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社會發(fā)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更加迫切,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yōu)化信貸結構以及防范金融風險的任務依然艱巨。

  由于上述經濟環(huán)境,央行會議提出,要繼續(xù)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握好貨幣政策實施的力度、節(jié)奏和重點,保持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根據(jù)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經濟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維護金融體系健康穩(wěn)定運行。

  此提議幾乎與第四季度例會內容相同,實際上,無論加息還是升值,央行目前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據(jù)了解,隨著中國經濟復蘇,擔心通脹上升,央行內部對經濟刺激計劃退出已有看法,部分人士認為應該提前加息。但目前國內加息必須在經濟增長、通脹目標和國際貨幣政策之間微妙博弈。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3%通脹目標,這要求中國貨幣政策是明松暗緊,但是中國要繼續(xù)保持經濟持續(xù)增長,無法立刻退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美洲開發(fā)銀行年會上明確表示,如果能確信經濟復蘇,那么部分特別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但退出政策可以實施的必要條件包括“確定經濟不會出現(xiàn)W形復蘇,即經歷當前反彈后經濟增長再度放緩。”這些話被詮釋為目前中國貨幣政策無法退出的信號。

  而且,中國目前國內的貨幣政策仍受制于外匯政策,“如果美國不加息,中國一加息,熱錢流入又是一個問題,所以中國加息肯定晚于美國?!毖胄腥耸糠治稣f。

  由于上述復雜形勢,央行沒有對第二季度是否加息做出明確說明,只是強調,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同時,央行還表示,繼續(xù)落實“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yè)、產能過剩行業(yè)以及新開工項目的貸款。專家們預測,第二季度加息概率很小,政府將通過審慎監(jiān)管和信貸額度控制來保證貸款適度平穩(wěn)增長。

  相比加息,多數(shù)專家都認為中國匯率政策調整可能更早一些。截至今年三月份,人民幣盯住美元匯率機制超過一年半,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上表示2008年中實施至今的人民幣盯住美元政策是暫時的。

  但中國匯率的改革反而因為美國和其他境外壓力而推遲,之前很多境外人士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低估了40%;3月15日,共和黨130名議員發(fā)表了一封公開信敦促美國政府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并實行制裁措施;美國參議院還提出,如果中國不調整人民幣匯率,就對中國施加嚴厲的懲罰;之后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對人民幣進行重新估值的時機來臨。

  美國國會和政府的紅白臉讓人民幣匯率從經濟問題轉變成政治問題,北京開始回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北京將抵制一切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內多數(shù)專家也紛紛響應,認為目前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如果將中國列入?yún)R率操縱國的最終提案獲得通過,短期會對風險資產價格以及中美兩國貿易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說。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辦公室高級經理趙慶明也表示,即使人民幣考慮升值,目前仍舊無法找到一個均衡點,“朦朦朧朧均衡點就在那邊,但誰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點位,現(xiàn)在即使升值40%,100%都不會解決中國貿易順差問題?!?/p>

  權衡這幾個因素,央行在第一季度例會上沒有提及匯率問題,有部分人士認為,一個可能是,在第二季度后半期,當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弱時,中國將會取消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加大匯率形成機制的靈活性,即加大匯率上下浮動區(qū)間,并考慮盯住一攬子貨幣。(作者:孫健芳 羅坪)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