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合格多晶硅產品的產量還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但在2010年,預計國內多晶硅產品下游需求增長有限,多晶硅產能很可能過剩。實力不足的多晶硅生產企業(yè)前景堪憂?!睎|北證券行業(yè)分析師姚罡對本報記者說。
而在發(fā)稿前,記者致電國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獲知多晶硅行業(yè)準入標準將在本月內出臺,但具體政策導向沒有透露。
產能過剩不等于產量過剩
今年3月下旬,南京海關發(fā)布的數據表明,前兩個月江蘇口岸多晶硅進口大幅飆升,高達1752噸,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1.3倍。
而與此同時,國內多晶硅產能過剩的說法卻不絕于耳。對此,東北證券行業(yè)分析師姚罡談到:“產能過剩不是產量過剩,在2010年底之前,我國多晶硅的有效產能甚至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br>
據姚罡介紹,多晶硅生產是復雜的化學變化過程,生產線即使經過幾年的生產,產量仍然難以完全達到設計產能。
2008年,國內的光伏電池產量為1848兆瓦,需要約1.9萬噸多晶硅,但國內有效產能僅4240噸,產量僅3600噸;2009年,國內光伏電池產量約為2600兆瓦,需要2.5萬~3萬噸多晶硅,但國內有效產能僅2.2萬噸左右,產量僅1.5萬噸。因此,在當前的時間點上,多晶硅產能仍然不足。
不過,2010年將是光伏市場需求削減的一年,這與多晶硅產能的進一步擴張形成了強烈反差。據東北證券金融與產業(yè)研究所預估,2010年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將達近5.3萬噸,產量預計將達到近3.9萬噸,能夠滿足4000兆瓦左右晶體硅電池的生產。達到這一產量,意味著2010年國內晶體硅電池產量需要比2009年增長約54%。但是,由于光伏產品價格日益下降,目前各主要光伏市場所在國政府紛紛下調2010年相關補貼,因此,2010年全球光伏產品市場需求將減弱,多晶硅恐將迎來真正的產能過剩。
上下游一體化成突圍之路
任何一個行業(yè),一旦出現產能過剩,就可能導致行業(yè)性虧損,多晶硅是否會變成又一個風電行業(yè)?
東北證券行業(yè)分析師姚罡對記者談到:“2008年,多晶硅價格曾達到歷史最高點450美元/千克。如今,多晶硅的價格是50美元/千克。這對整個產業(yè)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對于一些老牌有實力的多晶硅生產廠家來說,他們仍然有銷路、有錢賺,而且日子過得還不錯?!?/br>
據某中型多晶硅生產廠商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內多晶硅生產成本約35美元/千克,即便按照市價50美元/千克銷售仍然有錢賺,但是銷路不暢仍是個中、小型生產商面臨的最大難題。
對此,姚罡分析表示,2009年我國多晶硅有效產能更是創(chuàng)紀錄地以超過400%的速度增長。但在生產成本方面,國外成熟廠商已將成本壓低到25美元/千克,這使他們相對國內企業(yè)擁有巨大的成本優(yōu)勢。因此,不僅我國多晶硅生產商難以通過出口消化富余產量,而且被國外廠商壓縮了國內企業(yè)的生存空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外多晶硅供應商與國外電池廠商的合作時間較長,甚至自己實現了多晶硅到電池組件的一體化。而在國內市場,光伏產業(yè)鏈內的縱向整合正在進行,部分實力雄厚的電池企業(yè)正在建設自己的內部配套多晶硅產能,因此原本向客戶供貨的生產商也將受到來自客戶內部的威脅。例如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在近年來投產了不少多晶硅生產項目,已實現自產自銷。
相比而言,其他實力不足的多晶硅生產企業(yè),將難以整合產業(yè)鏈。尤其是那些在2008年以暴利為目標進入多晶硅市場的生產企業(yè),未來發(fā)展前景堪憂。
面對即將出爐的多晶硅行業(yè)準入標準,東北證券行業(yè)分析師姚罡建議,多晶硅行業(yè)應設立技術和產能準入門檻,淘汰落后產能,即“有保有壓,淘汰落后”。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