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建設規(guī)模為28萬千瓦的國家第二批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中標結果出爐:13個項目中標價均低于1元/度,且全部項目均為央企中標。這似乎在意料之中又在期待之外的結果,讓光伏產業(yè)再次成為業(yè)內關注焦點。
低價狂攬項目
據了解,此次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于今年6月下旬啟動,8月10日正式發(fā)出技術標,共有西部6個省份的13個項目,總規(guī)模28萬千瓦,特許經營期25年,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
如此巨大的項目自然被各光伏企業(yè)視為必奪之“羹”,然而競標結果與之前業(yè)界預測的一樣,仍以 “報價最低者即為中標人”的原則進行,中標電價全部低于1元/千瓦時,最高電價為0.9907元/千瓦時,最低電價僅為0.7288元/千瓦時。此外,此次招標的13個項目全由央企中標,其中,中電投是最大的贏家,13個項目攬到7個。
為此,有業(yè)內企業(yè)認為,此次中標價均在1元/千瓦時,有部分原因在于此次光伏發(fā)電項目的建設期為兩年,因此報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來兩年光伏組件價格下降的預期,而估計明年設備組件市場會供大于求,所以很多產品可能會面臨新一輪降價。
然而,對于低價中標,更多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出擔憂,此種低價已經遠遠超出市場合理競價范圍,對于整個光伏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是不利的。
“這種非市場行為的競價,實際上是將投資僅僅局限在那些資金雄厚、具有央企背景的企業(yè)身上,而具有發(fā)展?jié)摿?、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的民營企業(yè)都被排除在外。”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看,必將連累相關的上游產業(yè)。
而在此前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瞿曉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按照國際上的8%內部收益率水平以及目前光伏組件的成本來看,大約1.4-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比較合理。”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