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企業(yè):抱團作戰(zhàn)能否獲得救贖


時間:2011-02-25





國內奶粉市場怪象叢生。去年洋奶粉借著“原材料價格上漲”說辭,幾度漲價。雖然“三氯氰胺事件”過去很久了,但消費者仍心有余悸,面對原材料上漲的壓力,國內奶粉企業(yè)按兵不動也“難博消費者一笑”。

原料價格上漲

“怎么又漲價了?沒完沒了啊?”在北京家樂福超市,市民王女士去超市給孩子買奶粉時,才發(fā)現(xiàn)常常選購的某品牌洋奶粉價格貴了十幾元,無奈的李女士在望“洋”興嘆的同時忍不住抱怨。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2010北京市場上銷售的國產奶粉價格幾乎沒太大變化,而洋奶粉經歷了三次提價,每次調價后價格的漲幅平均都達到了10%以上,有些知名品牌一年下來,漲幅甚至達到了50%。春節(jié)剛過,美贊臣嬰幼兒奶粉傳出將漲價8%,一時間洋奶粉漲價風聲再起。

業(yè)內預計2011年洋奶粉價格或許還將延續(xù)漲價勢頭。記者致電某國際品牌奶粉企業(yè),相關負責人給記者的答復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據(jù)業(yè)內分析,這說法恐怕只是個“幌子”。

洋奶粉:漲價底氣足

東方艾格農業(yè)咨詢公司分析師陳連芳告訴記者,2010年,原料奶粉價格只漲了20%。與洋奶粉售價提升的幅度30%至50%相比,恐怕是供求關系影響了價格。目前國內奶粉每罐平均售價在100元左右,而洋奶粉在200元左右,知名品牌甚至能賣到300元以上。價格差距如此巨大,但是現(xiàn)實的情形卻是,洋奶粉并沒有因為頻頻漲價失去市場,依然占據(jù)著市場的主導地位。

有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整體的乳業(yè)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200億美元。而美贊臣卻占據(jù)著高端嬰幼兒市場的統(tǒng)治地位,大概為25%?;菔虾投嗝雷趟挤蓊~也達到了20%和12%。國產奶粉的市場份額只有40%,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迅猛增長到60%,其中銷售五強多美滋、伊利、美贊臣、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了三席。陳連芳表示,外國品牌主要是面向高端市場,僅就賣高價來說,占到中國市場銷售額的65%至70%。不難看出洋奶粉敢漲價是因為“底氣足”。另有業(yè)內人士直言,如今洋奶粉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占了一多半,在高端奶粉市場所占份額甚至達到了80%以上,幾乎可以說是壟斷,怎么可能不漲價?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