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0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2010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據初步測算,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97983億元,比2009年增長10.3%(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速加快1.1個百分點,運行態(tài)勢向好。從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來看,2010年,我國生產、投資、消費、外貿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充足,鋼材出口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但也應看到,2011年面臨的通脹壓力加大,2010年物價上漲對2011年帶來的翹尾因素有2.6個百分點左右,這將增加鋼鐵企業(yè)2011年的生產成本。另外,主要用鋼行業(yè)去年對鋼材需求的超量釋放將減弱其未來對鋼鐵產能的消化能力,加上世界經濟復蘇放緩,鋼材出口形勢也不容樂觀。
生產、投資、消費需求增長拉動鋼材需求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8140億元,比2009年增長23.8%,增速回落6.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9.5%。其中,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241415億元,比2009年增長24.5%,增速回落5.9個百分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36725億元,比2009年增長19.7%,增速回落7.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fā)投資48267億元,比2009年增長33.2%。
2010年,鋼鐵下游行業(yè)中,通用設備制造業(y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yè)、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1.7%、22.4%、18.7%、16.9%,汽車、家用電器、建筑及裝潢材料消費增長較快。
鋼鐵業(yè)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有利于供需平衡
2010年是“十一五”規(guī)劃的最后一年。為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任務,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加大了節(jié)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力度,鋼鐵企業(yè)紛紛減產,生鐵、粗鋼生產從7月份開始呈現同比下降的態(tài)勢,但11月份和12月份同比增幅由降轉升。從總體來看,2010年下半年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比上半年有所減少,有利于國內市場供需平衡。
貨幣供應量穩(wěn)定鋼市資金環(huán)境較為寬松
由于我國經濟持續(xù)、快速回升,加上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等因素,2010年國內通脹壓力加大。為此,央行適時調整貨幣政策取向,加強流動性管理,先后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共3個百分點,兩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5個百分點,引導貨幣信貸從應對危機時的超常態(tài)向常態(tài)回歸。從總體來看,目前貨幣供應量、人民幣貸款穩(wěn)定,現金的投放維持了市場流動性,也有利于鋼鐵市場的正常運行。
通脹和人民幣升值鋼企成本和出口壓力加大
2010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快速上漲,通脹壓力持續(xù)加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3%。 從成本看,一方面,美元貶值刺激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xù)上漲,對國內產生輸入性通脹壓力,同時,2010年國內勞動力成本、原燃料價格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另一方面,如果發(fā)達經濟體采取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繼續(xù)上漲,而我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近兩年來累積的導致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也比較多,使得2011年物價確實有上漲的壓力,會增加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從整體上看,2011年,世界經濟仍難以很快走出疲軟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目前已經處于高位,通脹壓力加大,人民幣持續(xù)升值導致我國鋼鐵產品的國內外價差呈縮小趨勢。BDI自去年年底的持續(xù)下跌推高了海運價格的上升預期,從而拉升鐵礦石的現貨價格。這些因素均將給鋼鐵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和出口帶來了較大壓力,擠壓了我國鋼材的出口空間。
來源:中國冶金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