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累計完成3.72萬億美元,出口額從2005年的4267.5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9334.3億美元,5年間增長118.7%,年均增長率為17%。
高新技術產品占比不斷提高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占外貿出口比重從“十五”末期的28.6%增長到31.2%,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在機電產品出口中的占比達到52.8%,比“十五”末期提高2.5個百分點。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出口大幅增長,在“十一五”期間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成為這一時期機電產品出口增長和結構優(yōu)化的主要拉動力,如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700飛機首次批量出口到西方市場;液晶電視出口已經幾近完全取代傳統(tǒng)CRT電視,出口額占比已達九成;中國自主品牌的小轎車已開始出口德國、意大利等國,表明我國汽車的技術性能和安全性能已接近或達到國際高端市場要求。太陽能電池出口異軍突起,發(fā)展迅猛,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搶占了綠色能源發(fā)展的國際制高點。
電子電器產品仍為我國第一大機電出口類別,但增速放緩,占比下降。
1、總體情況
“十一五”時期,包括家電及消費類電子、通訊產品、自動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及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在內的我國第一大類出口產品電子電器的出口額從“十五”末期的2748.2億美元增長到“十一五”末期的5424.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5%,略低于機電產品出口均速,占比由“十五”末期的64%下降到“十一五”末期的58%,但仍為我國第一大類機電出口產品。其中自動數(shù)據(jù)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出口額從“十五”末期的剛越過1000億美元大關增長到“十一五”末期的1800多億美元,增量最大,但由于基數(shù)已經較大,年均增速較緩僅為12%,家電及消費類電子出口明顯增長乏力,年均增幅僅為8%,但通信設備及零件、電子元器件、電工器材增長較快。
2、電信設備出口已形成國際競爭優(yōu)勢
我國電信設備出口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起步,“十一五”期間出口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通信設備及零件出口額從近500億美元增長到超過1000億美元大關,年均增幅為18%。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中國電信設備制造企業(yè)已發(fā)展成為居世界前列的跨國企業(yè)集團,產品已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并已進入跨國公司長期占據(jù)的歐美高端市場,而且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迅速提高,在眾多核心技術領域逐步從跟隨者轉變?yōu)樾袠I(yè)領先者。在通訊終端產品領域,我國已成為世界手機生產、出口基地,手機產量已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