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回落看上去很美,成本傳導慢價格難下調


作者:李眾;席大偉;李艷君    時間:2011-06-28





  下跌的棉價給市場添亂


  棉花四月下旬進入下跌區(qū)間,并快速地將去年一年的漲幅歸之于零。價格打回原形的消息看上去很美,但卻切切實實地打亂了服裝企業(yè)的市場安排。


  服裝行業(yè)基本的生產組織是反季節(jié)性,即冷時準備熱天的衣服,熱時生產冷天的衣服,大體如此。所以,今年的秋冬裝的備料不少是在棉價高企的時候進的貨,按照一般規(guī)律,這部分原材料成本的加價,相應地由提升的服裝出貨價來彌補一部分。實際上,不少服裝企業(yè)也已形成秋冬服裝漲價10%的默契。


  本來順理成章的事情被急速下跌的棉價打亂了節(jié)奏。棉價下跌的背景很自然地會傳給消費者一種買低價服裝的預期,而實際的市場卻超過了消費者的想象,這種預期落空或許會帶來消費者的延遲消費和逆反消費,本來應該添的衣服,卻決定晚點買或者不買。這種狀況的存在有時會帶來服裝市場萎縮的風險,繼而,使得服裝企業(yè)消化原材料漲價的希望落空,資金回籠的安排無法落實,最終由資金不足引發(fā)企業(yè)經營的危機。


  棉價的下跌給服裝企業(yè)的銷售商也帶來決策壓力。棉價下降卻加價進貨,經銷商會在心里衡量,服裝生產商的此種行為會否帶來消費者的心理反彈,市場會否因為加價而變得謹慎,銷量會否因加價而減少,那么,今年是多進點還是少進點,是早進還是遲進的疑問就會在經銷商心中產生,從而影響經銷商的銷售決心。


  要素市場的動蕩就這樣給產品市場添了堵。當然,市場在面對品牌產品和創(chuàng)新款式時,也會給予更多的價格彈性。服裝企業(yè)或許會在這方面走出一條突圍之路。


  2010年全球紡織纖維及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復蘇,但主要棉花生產國中國和巴基斯坦因災害天氣減產,導致作為紡織原料的棉花供需缺口比2009年擴大近5倍,出口大國印度采取限制棉花出口政策加劇了棉花供應緊張局勢,加上投機資金的大力推動,國際棉價持續(xù)大幅上漲,創(chuàng)近15年來新高,CotlookA棉價指數上漲116.7%。棉價高漲,推動印度、美國、巴西等主產國擴大棉花種植面積。美國農業(yè)部2011年5月供需報告預計,2011/12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2715.9萬噸,增長8.8%;消費量為2601.9萬噸,增2.6%;庫存增加447.8萬噸。供需形勢緩解,棉價在5月有所回落。目前,棉花消費需求勢頭不減,下半年棉價將繼續(xù)維持高位,但難以延續(xù)去年的強勢。


  我國是世界棉花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世界最大的棉花進口國。隨著我國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和需求不斷增加,對進口棉依存度逐漸年提高。由于災害天氣影響棉花產量,而國內紡織服裝業(yè)需求強勁,供需缺口擴大,資金炒作助推2010年國內棉花價格不斷攀升,進口需求大增。2010年,我國棉花進口283.9萬噸,同比增長86%。2011年,我國棉花供需形勢依然緊張,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1/12年度中國棉花產量達到718.5萬噸,增長8.2%;消費量1045.1萬噸,增長2.2%,缺口達326.6萬噸。棉花大量進口成為必然,棉花進口規(guī)模將超過2010年。


  棉價大幅上漲加劇下游紡織企業(yè)經營風險,下游紡織企業(yè)的成本傳導能力相對較弱。近期高漲的國內外棉價有所回落,紡織服裝卻難以下調。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