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迎來油氣并舉的重要機遇期


時間:2012-02-09





  石油天然氣是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日前,國土資源部首次向公眾發(fā)布了《全國油氣資源動態(tài)評價(2010)》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了我國油氣資源潛力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偟膩砜矗覈哪茉唇Y構將油氣并舉,油氣資源勘探開發(fā)呈現快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未來20年我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將進入新的發(fā)展機遇期。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國油氣勘探累計投資2788億元,比“十五”翻了一番。全國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7.5億噸,比“十五”期間增長了15.4%。相繼探明古龍、塔河等7個地質儲量大于1億噸的油田,其中4個位于已經開展動態(tài)評價的鄂爾多斯和渤海灣盆地。2010年全國生產原油2.01億噸,首次突破2億噸,從“十五”末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4位。


  報告顯示,我國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3.1萬億立方米,比“十五”增長14.8%。相繼探明徐深、靖邊等10個地質儲量大于1000億立方米的氣田,其中7個位于已經開展動態(tài)評價的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2010年全國天然氣產量942億立方米,比2005年翻了一番,從“十五”末的世界第14位躍升到第6位。


  動態(tài)評價成果顯示,目前我國石油地質資源量為881億噸,可采資源量為233億噸,與2003年~2007年“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的數據相比,分別增長15%、9.9%,探明程度達到36%,儲量、產量穩(wěn)定增長,具有資源保障。其中,渤海灣盆地灘海、海域中深層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盆地地質資源量由225億噸增加到277億噸;鄂爾多斯盆地低滲、特低滲儲層開發(fā)技術的進步拓展了資源領域,地質資源量由74億噸增加到129億噸;北部灣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凈增7.6億噸,增長了1倍;珠江口盆地石油地質資源量凈增1.3億噸。


  報告還顯示,全國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為5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32萬億立方米,與2003年~2007年“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的數據相比,分別增長49%、45%,探明程度達到18%,儲量、產量快速增長,資源基礎雄厚。其中,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氣開發(fā)技術的進步,使得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由4.7萬億立方米增加到15.2萬億立方米;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氣勘探連續(xù)獲得重大發(fā)現,地質資源量由5.4萬億立方米增加到9.3萬億立方米。此外,渤海灣盆地天然氣地質資源量凈增0.6萬億立方米,珠江口盆地凈增1.2萬億立方米,瓊東南盆地凈增0.7萬億立方米。


  隨著勘探投入增加、地質認識不斷深化和勘探開發(fā)技術進步,我國油氣儲量產量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據預測,到2030年前,石油年探明地質儲量將繼續(xù)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可探明儲量202億噸,年均10億噸。石油年產量也將保持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峰值產量約2.2億噸,2億噸的產量水平可延續(xù)到2030年以后;中西部與海域的接替能力逐步增強,并與東部逐漸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動態(tài)評價成果顯示,油氣當量增長的主要部分是天然氣儲量增長,天然氣年探明的地質儲量仍保持“十五”以來的高速增長態(tài)勢。據預測,今后20年,我國可累計探明10萬億立方米以上,年均600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年產量將持續(xù)快速增長,到2025年,油氣“二分天下”格局初步形成,2030年產量可接近3000億立方米。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盆地仍將是我國天然氣主產區(qū),進一步加強南海北部深水天然氣勘查開發(fā),有望優(yōu)化我國天然氣供應格局。


  按《全國油氣資源動態(tài)評價(2010)》預測,到“十二五”末,5000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將達到5個,分別是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陸域、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近海海域。如果低品位和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得到有效開發(fā)利用,油氣產量還將增加1000萬噸以上。


  動態(tài)評價報告建議,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投入,促進天然氣勘探開發(fā)利用,鼓勵低品位油氣資源開發(fā)利用,加強勘探開發(fā)技術方法研究,夯實油氣基礎地質工作,以進一步增強國內油氣資源的保障能力。

來源:中國冶金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