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關于樓市調控的“小動作”不斷。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以來,全國有20多個城市通過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調整住宅標準、對購房者減稅或補貼等形式,對樓市進行“微調”,“刺激剛需”入市意圖明顯。
加上央行降準和銀行首套房貸利率優(yōu)惠,大大增強了市場各方對后市的預期,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后市不容樂觀。
各地“微調”試圖刺激“剛需”
5月7日,揚州市出臺“獎勵購房”政策,被認為是地方政府對當地樓市進行“微調”的表現(xiàn)。
不僅揚州,武漢、沈陽、廣州、南寧、廈門等地陸續(xù)出臺或重申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的優(yōu)惠政策:使用公積金用于貸款購買首套普通住房,如果房屋的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貸款首付比例最低可為20%,而在今年1月之前用公積金貸款購房的首付比例不能低于30%。
此外,沈陽還規(guī)定:職工申請公積金住房貸款須滿足的繳存時間從一年縮短為半年。
業(yè)內人士分析,進入4月份以來,各地陸續(xù)出臺以公積金貸款優(yōu)惠為主的樓市微調政策來刺激剛需,表明樓市調控針對首套住房剛性需求的定向寬松政策取向明確。
從近期樓市政策各地微調情況來看,武漢、南京、南昌、沈陽、廣州等城市近期上調公積金貸款余額上限,沈陽縮短公積金繳存時間以鼓勵年輕職工首次購房需求,多地公積金管理中心重申首套90平方米以下住房公積金貸款最低可為兩成,大大降低了首次置業(yè)者的購房門檻。
4月份,全國40個大中城市樓市成交量繼續(xù)環(huán)比下跌,但有超過一半城市的成交價格顯示出回調趨勢。全國各大城市房價調而未降,顯示市場各方博弈仍在繼續(xù)。
房企拿地依然謹慎
作為房地產市場的最大主體,房企對市場預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風向。從近期房企在土地市場、融資方面的動態(tài)情況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各地出現(xiàn)的樓市微調政策,并未打消房企積極“過冬”的策略,態(tài)度依舊審慎。
由于萬科、招商地產、保利等房企加大了降價促銷力度,剛需入市使得3月份萬科、保利等13家房企實現(xiàn)單月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雙雙上漲。其中,萬科銷售額環(huán)比大漲六成,金地、佳兆業(yè)、綠城、融創(chuàng)、世房的銷售額同比均實現(xiàn)翻番。但在銷售額回暖的情勢下,房企并未因市場回暖而轉變之前的謹慎態(tài)度。
在一級土地市場上,萬科終于“熬”了4個月,打破了一季度“零拿地”的記錄,但與前4個月銷售額相比,萬科目前拿地金額為26億元,這一比例僅為7%,遠低于往年水平。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