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擴內需、穩(wěn)經濟的政策指導下,金融機構紛紛加碼消費信貸業(yè)務。近段時間,多家銀行加大消費貸利率優(yōu)惠力度,推廣相關消費貸產品,當前頭部銀行消費貸最低利率已普遍降至4%以下。
業(yè)內人士預計,伴隨經濟形勢向好,消費回升有望帶動消費信貸回暖,加之消費信貸機構積極發(fā)力,消費信貸業(yè)務有望走出低谷。同時,對于消費者而言,應注意消費貸款用途僅用于個人合理合法的消費支出,不得將貸款用于購房、投資等非消費領域以及法律法規(guī)禁止的用途。
多銀行消費貸利率降至4%以下
“感覺年后消費貸推銷力度明顯加大了,我半個月之內已經接到好幾次銀行電話?!痹诒本┦谐枀^(qū)工作的白領黃女士對記者表示,自己在一年多前在某股份行做過消費貸款,當時利率在4.8%左右,但前兩天在接到招商銀行客戶經理的電話時得知,閃電貸年利率僅在3.4%左右,讓她不免有些心動。
降低利率并非個例,記者通過銀行網點、App查詢等方式了解到,當下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的消費貸產品利率最低均在4%以下。如,工行個人信用消費貸款“融e借”額度最高可至100萬元,年化利率最低3.7%,年限最長為5年,可在租房、家裝、教育、購買家電、汽車等合理消費方面提供服務;中行“隨心智貸”額度最高30萬元,年限最長為3年,年利率最低可至3.65%。
不僅利率低,從多位用戶反饋的情況及記者實際操作來看,大多數銀行放款較快,幾乎“秒到賬”。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一方面,市場資金利率持續(xù)下行,帶動了消費貸利率回落;另一方面,此前由于多重因素,消費信貸增速明顯放緩,部分機構積極推動業(yè)務恢復及應對同業(yè)激烈競爭,調降消費貸利率?!?/p>
消費貸利率走低并不意味著申請門檻降低。不少貸款人表示,想要申請到最低貸款利率并不容易,需要符合銀行多項資質要求,且款項在使用中也會存在一定限制。
在北京通州區(qū)某私企工作的張先生向記者表示,“工行的個人信用貸款雖然顯示的額度很高,但經過測算后,真正能申請的額度僅有5萬元,主要是因為工作單位、社保繳納情況、銀行流水等資質受到了限制?!?/p>
多重因素助推消費貸增長
消費貸利率降低的背后一方面是利率市場化的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監(jiān)管政策的鼓勵。
繼去年8月提出“要發(fā)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指導作用,支持信貸有效需求回升,推動降低企業(yè)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后,1月28日召開的國常會再次強調,要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促消費活動,促進接觸型消費加快恢復,合理增加消費信貸。
“中央層面提出‘合理增加消費信貸’,這是對消費信貸發(fā)展的肯定,具有重要意義。”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消費信貸對于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消費金融有助于改善居民消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消費的靈活性、便利性。
從數據來看,個人消費信貸仍有增長空間。據人民銀行統(tǒng)計,2022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8萬億元,相較2021年全年的1.84萬億元低0.76萬億元。
機構普遍預計,今年消費貸有望在2022年低基數的基礎上企穩(wěn)回升。華泰證券銀行業(yè)分析師沈娟表示,在2020年和2022年兩波疫情的擾動下,消費貸增長明顯承壓,預計隨著居民收入的提升和社會消費場景的恢復,居民消費貸款增速也有望快速回升。
廣發(fā)證券銀行業(yè)分析師倪軍認為,自2022年部分銀行就已開始發(fā)力消費貸的增長。2023年,預計非按揭消費貸、經營貸將持續(xù)發(fā)力。
使用消費貸應量力而行
業(yè)內人士提醒,消費貸一定要按需申請,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借貸。同時,多家銀行機構在發(fā)放、推廣消費貸時也已進行提醒,消費貸款用途僅用于個人合理合法的消費支出,不得將貸款用于購房、投資等非消費領域以及法律法規(guī)禁止的用途。
監(jiān)管部門也已明令禁止資金違規(guī)流入樓市。銀保監(jiān)會在最新修訂的四大信貸管理制度中明確強調,個人經營貸挪用于房地產,借款人應承擔違約責任。近期,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xié)會也發(fā)布提示,針對當地個別“金融貸款中介”協(xié)助客戶獲得享受國家減息政策的經營性貸款后,引導所貸資金違規(guī)流向房地產領域,明確指出該行為不僅違反了國家相關金融信貸政策,還嚴重違背國家“房住不炒”的定位與原則。
董希淼表示,居民個人應將自己債務水平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內,一般而言,每月還貸支出不應超過家庭收入的一半。特別是年輕客戶,不可通過“以卡養(yǎng)卡”“以貸還貸”等方式盲目借貸。
對于銀行而言,消費貸的投放力度加大會帶來相應風險,商業(yè)銀行應完善對信貸客戶的貸前審查和信用評級,以及貸后風險化解。金融機構在支持消費回暖的前提下,也要注重產品、業(yè)務的風險控制,防范由此帶來的系統(tǒng)性風險。
“消費信貸不可過度增長,服務對象并非越下沉越好。”董希淼說,金融機構、互聯網平臺應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過度下沉、過度授信帶來的“不該貸”“過度貸”等問題,進一步降低“共債風險”的發(fā)生概率。(記者 向家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