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延續(xù)高增長態(tài)勢,2022年前10個月出口49.9萬輛,同比增長96.7%。伴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加速走向世界,充電樁企業(yè)也開始海外市場布局,市場分析認為,海外充電樁在政策補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高的刺激下或于2023年進入需求拐點,我國產品有望以高性價比優(yōu)勢迅速打開海外市場。
2021年以來,歐美多國密集發(fā)布充電樁政策及補貼計劃,推動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展開。
2021年11月,美國宣布將投入75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該項投資目標為2030年前在全美建設約50萬個公共充電樁。
2022年10月27日,歐盟就“2035年起歐盟市場所有在售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的計劃達成一致,相當于從2035年起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
瑞典2022年8月出臺了電動車充電站激勵措施,對公共和私人充電站投資提供最高50%的撥款,對私人充電樁的最高補貼額為每個1萬克朗,對完全用于公共用途的快速充電站提供100%的撥款。
冰島計劃在2020年至2024年間為公共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提供約5327.2萬美元補貼;英國宣布2022年6月30日起,英格蘭區(qū)域所有新建房屋,都必須配備至少一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國信證券計算機行業(yè)首席分析師熊莉表示,當前歐美各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普遍低于30%,后續(xù)銷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然而新增充電樁的速度與新增電動車銷量增速嚴重不匹配,促成其建設需求迫切,發(fā)力空間較大。
據(jù)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歐洲和美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分別達到730萬輛和310萬輛??焖僭鲩L的電動車銷量將刺激歐美充電樁建設需求的爆發(fā)。
與我國相比,目前歐美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蘊含巨大的市場空間。光大證券研報指出,截至2022年4月份,美國車樁比為21.2:1,歐盟整體車樁比為8.5:1,其中德國為20:1、英國為16:1、法國為10:1、荷蘭為5:1,均與我國有較大差距。
國信證券測算,2025年歐美整體充電樁市場空間合計約731.2億元,到2030年增長至2515.1億元。
2022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涉及充電樁業(yè)務的上市公司披露海外業(yè)務布局。
道通科技表示,公司交流樁產品自2021年底開始銷售以來,陸續(xù)拿到英國、新加坡、法國、荷蘭、德國等多國訂單并逐步進行交付。
易事特表示,公司看好海外充電樁市場的發(fā)展契機,為充分掌握海外市場的政策法規(guī)和準入門檻,之前就開始積極進行相關認證和測試工作,已經通過歐洲權威測試機構TüV等多個測試或認證。
香山股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已在進行歐標和美標充配電產品的開發(fā),目前公司的歐標充電樁產品已經完成開發(fā),正通過海外團隊和渠道逐步投向海外市場。
盛弘股份在半年報中透露,公司Interstellar交流樁通過歐標認證,成為首批進入英國石油集團的中國樁企供應商。
“中國制造電動車出口快速增長直接帶動國內充電樁企業(yè)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睆V東萬城萬充電動車運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鄧軍說。據(jù)他透露,萬城萬充也在布局海外市場,并將充電樁主機出口作為新的盈利點。目前公司充電樁設備主要出口東南亞、南美,同時正在研發(fā)歐標美標產品。
其中,歐洲市場是中國電動汽車主要出口目的地。據(jù)海關總署統(tǒng)計,2022年上半年,西歐市場占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的34%。
除了看好海外藍海市場,國內充電樁企業(yè)“轉舵出?!边€在于國內市場競爭飽和,充電樁企業(yè)面臨盈利難困境,亟需尋找新的市場空間創(chuàng)造盈利點。
2016年以來我國充電樁行業(yè)爆發(fā)式發(fā)展,吸引各路資本競相布局,其中不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大型能源企業(yè),上汽集團、寶馬等傳統(tǒng)車企,小鵬汽車、蔚來、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以及華為、螞蟻金服、寧德時代等各界巨頭。
企查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目前共有充電樁相關企業(yè)超27萬家,并仍在高速增長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3.72萬家,同比增長55.61%。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海外充電樁市場較好的盈利能力對國內充電樁企業(yè)來說充滿吸引力。華創(chuàng)證券分析師黃麟指出,國內充電樁市場競爭強度大,毛利率低,直流樁單W價格僅在0.3至0.5元,而海外充電樁單W價格目前是國內的2至3倍,仍是價格藍海。
廣發(fā)證券指出,不同于國內同質化競爭激烈,海外認證進入門檻較高,國內充電樁企業(yè)依托成本優(yōu)勢,在海外市場具備較大的盈利空間,產品有望以高性價比優(yōu)勢,迅速打開海外市場。(記者 呂光一)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