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船舶數據提供商和船舶估值服務商VesselsValue在1月1日統(tǒng)計數據,以修正總噸(CGT)計,2020年全年,韓國和中國的新接船舶訂單量占全球份額的比例分別為39%和40%。在爭奪全球承接新船訂單第一的激烈競爭中,中國險勝,時隔兩年之后重返全球第一寶座,韓國惜敗。在韓國和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持續(xù)上升的同時,日本的市場占有率繼續(xù)下降,只獲得了約10%的份額,排名第三。
曾丟失桂冠兩年
據統(tǒng)計,中國的新船訂單量按CGT計,早在2011年就已超越并連續(xù)領先韓國7年,但2018年、2019年又被韓國反超。
按照克拉克森發(fā)布的數據,2018年全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共計2892萬CGT,與2017年相比上漲5.2%。其中,韓國接單量共計1236萬CGT,占比達42.7%,大幅領先中國,摘下世界第一桂冠;中國接單量為931萬CGT,占比32.2%,排名全球第二;日本接單量排名全球第三,共計369萬CGT,占比12.8%。
2019年全年全球新船訂單量為2529萬CGT,比2018年減少了12.5%。其中,韓國接單共計943萬CGT,占全球新船訂單總量的37.3%,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中國接單量為855萬CGT,占全球份額約33.8%;日本排名第三,接單量為328萬CGT,占全球份額約13.0%。
韓國連續(xù)兩年拿下第一,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是韓國政府的支持。據報道這種支持形式包括補貼、金融資助、減稅甚至直接下訂單等,使得韓國企業(yè)可以“微利”在全球接單。其次是最近幾年,LNG船舶的訂單較多,而韓國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實在太強了。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LNG船訂單量不完全統(tǒng)計約為76艘,韓國船企獲得了其中的66艘,占比高達87%。
2020年再發(fā)力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對各產業(yè)都造成了動蕩。尤其是全球造船行業(yè),訂單更是一路下滑達到歷史低點,在去年上半年造船訂單僅僅只有269艘共575萬CGT,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有所好轉,行業(yè)開始慢慢復蘇,光是2020年7月到11月5個月以來訂單量一下增加到872萬CGT,雖然相較于以往還是有所下降,但是已經遠超上半年的訂單總量。
而中國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脫穎而出,甚至還斬獲了不少大單。
2020年上半年中國造船企業(yè)共獲得145艘新訂單,共計351萬CGT,占訂單總量的61%,位于世界第一;韓國緊隨其后,共獲得37艘新船訂單,總計118萬CGT;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共獲得36艘新船訂單,總計57萬CGT。以載重噸計,中國船企的新接訂單量以1131萬載重噸占到全球的65.4%,而韓國和日本分別是23.7%和8.8%。
其中,中國船企的手持訂單量為2613萬CGT,占全球總量的37%,位居世界第一。韓國船企和日本船企的手持訂單分別為1976萬CGT和954萬CGT,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以載重噸計,中國船企以7865萬載重噸占到全球的48.3%,韓國和日本分別是28.2%和19%。
然而,2020年下半年以來,憑借在船舶設計建造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強大的技術能力,韓國造船業(yè)逐步扭轉了去年年初以來的接單頹勢,不斷縮小與中國船企之間的接單量差距。
在2020年7月-11月的5個月時間里,韓國船企單月接單量連續(xù)五個月超過中國,蟬聯(lián)全球第一,下半年累計接單量比上半年增長了186%,而中國船企下半年接單量則比上半年下降了35%。2020年前11個月,中國共獲得298艘、667萬CGT的新訂單,約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全球第一;韓國累計新接訂單137艘,合計502萬CGT,占全球份額的35%,排名第二,與中國的差距從6月底的39%縮小為11%。
高附加值船舶仍需強化
所謂船舶修正總噸,是在船舶總噸基礎上考慮進船舶復雜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單位,不僅比載重噸、總噸更能正確反映造船工作量大小,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船價高低和產值大小。因而能比較準確地表示造船產量、造船工作量和造船能力。特別是在產品結構差異很大的國家之間和企業(yè)之間進行比較,用修正總噸作為統(tǒng)計單位比載重噸、總噸要準確得多。
2020年12月份以來特別是12月下旬,韓國三大造船企業(yè)發(fā)起了最后的沖刺,斬獲了一大批LNG船、大型集裝箱船、LPG船等大型造船合同,差一點就后來居上反超中國。從2020年12月22日到12月24日,韓國三大船企至少承接了多達150萬CGT的新船訂單,其中包括總計17艘LNG船訂單,而中國船企LNG船接單量則為零。
近年來,我國在高端船型方面不斷取得進展,首艘大型豪華郵輪已經在外高橋造船開工建造,滬東中華也簽下200億元大型LNG船訂單。
細分船型方面,以2019年底手持訂單計,我國散貨船以5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韓國的LNG船(83%)、油船(50%)和集裝箱船(44%)均排名第一,LPG船建造領域則呈現三分天下格局。此外,韓國在大型液化氣船、大型油船、大型集裝箱船等船型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突出,其中大型LNG船的市場份額超過90%,幾乎處于壟斷地位,VLCC、超大型集裝箱船等船型的市場份額也超過60%。
對此,業(yè)內人士指出,我國造船業(yè)當前的產能過剩主要是結構性產能過剩,因此,應著力推進產能結構性調整,繼續(xù)出清一批長期虧損、建造效率低下、產品競爭力不足的造船企業(yè),積極布局扶持一批經營效益好、建造效率高、產品競爭力強的造船企業(yè),并培育大型豪華郵輪、大型LNG船、VLGC等高端品牌產品的研發(fā)設計建造能力。同時,科研設計院所要提升三維設計能力、船型優(yōu)化設計等,船廠要繼續(xù)推進智能制造、綠色船廠、信息化系統(tǒng)建設等,配套企業(yè)要突破關鍵設備配套技術,共同打造智能化、綠色化、大型化、高端化、極地化船舶品牌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
此外,專家還建議,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yè)鏈體系,包括上游的船舶配套企業(yè)、中游的船舶研發(fā)設計制造企業(yè)以及下游的船舶運營企業(yè),統(tǒng)籌上中下游企業(yè)共同發(fā)展,從而增強我國船舶工業(yè)綜合競爭力。(本文綜合國際船舶網、新浪財經、航運界、騰訊網、中國船檢等媒體報道)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