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天然氣管道今年5月開通 中國能源進口多元化


作者:潘寅茹    時間:2013-01-23





  隨著中緬之間新油氣管道投入使用,中國的能源輸運將逐漸走出“馬六甲困局”。

  據(jù)參與承建的中國企業(yè)介紹,連接緬甸印度洋沿岸與中國西南部的一條天然氣管道將在今年5月底正式開通。

  這條新管道將一改以往中國能源運輸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不僅有助于中國節(jié)省在能源運輸方面的成本,同時,確保中國能源運輸安全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開辟能源運輸新途徑

  根據(j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周一在其官網上公布的消息,這條新天然氣管道將最遲在5月30日投入全面運行,距離開工建設不到3年時間。該管道全長2520千米,起于緬甸西部若開邦港口城鎮(zhèn)皎漂Kyaukpyu,經云南瑞麗進入中國境內。

  其中,緬甸境內段長793千米,輸氣能力保持在年均120億立方米。中國境內段干線長1727千米,輸氣能力為年均100億~130億立方米。

  同時,還有一條橫跨緬甸境內、進入中國的原油管道預計在明年完工。該原油管道將主要運輸源自中東與北非的石油資源。原油管道全長2402千米,其中,緬甸境內段長771千米,年均輸油能力為2200萬噸;中國境內段干線長1631千米,輸油能力為年均2000萬噸。

  中緬新管道還將直接惠及來自非洲與阿拉伯地區(qū)的油氣資源。今后,借助中緬新的油氣管道,來自上述地區(qū)的能源運輸距離將直接縮減1200千米。

  目前,中國80%的原油進口須通過馬六甲海峽,因此,馬六甲海峽對于中國能源運輸而言,戰(zhàn)略意義凸顯。不過,中緬間即將開通的新油氣管道預計將把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能源運輸依賴度降低1/3.

  對中國而言,運輸距離的縮短無疑將削減資金與時間成本,更為重要的是,中緬新管道將降低中國能源供應的脆弱性。隨著美國進一步將戰(zhàn)略重心向亞太地區(qū)轉移,扼守戰(zhàn)略要地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成為了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一大支點就是向新加坡部署濱海戰(zhàn)斗艦,伺機在特殊時刻直接扼住東亞國家的“能源咽喉”。

  國際危機組織ICG東北亞部門主任克萊恩表示,一旦馬六甲海峽因為海盜、恐怖主義襲擊或者軍事沖突被關閉,那么,中緬油氣新管線將為中國能源運輸提供新的選擇。

  不可抗拒因素成隱憂

  當前,中國正逐步實現(xiàn)能源結構多元化的戰(zhàn)略。在逐漸減輕對煤炭資源需求的趨勢下,中國將在今后加大以天然氣為主的新能源需求。預計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在2012~2015年間年均遞增20%。因此,中緬新開通的天然氣管道將彌補供應不足的現(xiàn)狀。

  與此同時,緬甸方面每年也將從這些管道分流不超過200萬噸原油和2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該國國內消費。

  盡管中緬新管道的開通將有助于緬甸國內的經濟發(fā)展,鞏固中緬之間的友誼,但是中國方面也擔心“不可抗拒的因素”會阻礙管道的正常運作。

  近幾周,緬甸北方與中國接壤的克欽邦戰(zhàn)事呈膠著狀態(tài),使傳統(tǒng)上密切的中緬關系進一步復雜化。中國政府對在緬的多個大型基礎設施與自然資源項目頗為擔憂。除了要求緬方確保輸氣管道、在建工業(yè)園區(qū)的安全外,頗具爭議的蒙育瓦Monywa銅礦也是中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去年年底在該銅礦附近,緬甸政府鎮(zhèn)壓了示威者。

  在本月20日結束的第一屆緬甸“開發(fā)合作論壇”上,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對于未來緬甸能源發(fā)展做出了最新表態(tài)。會上,吳登盛表示,緬甸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擴大其能源部門的透明度。緬甸政府將會公開從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礦中獲得的收益,從事該相關行業(yè)的企業(yè)也需要向社會公布其向政府繳納的所有稅收。同時,吳登盛還向與會的援助國與國際組織表示,緬甸政府將盡力確保外國在緬能源領域項目的安全,減少沖突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潘寅茹)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