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企買不起棉農不賺錢 棉花期貨成雞肋


時間:2013-07-04





  棉企買不起棉農不賺錢

  收儲棉花已成“燙手山芋”

  “想進口國外便宜棉花,就要按比例購買國內高價棉,廠里一個月要用棉花好幾百噸,買就虧損,不買廠就得關停?!闭憬患壹徔椘髽I(yè)的負責人在接受《金證券》采訪時無奈表示。讓眾多紡織企業(yè)陷入這一尷尬局面的正是國家為了保護棉農,而誤傷了棉商。事實上,盡管國家施以援手,但由于農資、人工等生產成本一直在漲,棉農種棉雖不至于虧損,但也只能達到微利。

  國內外棉花差價擴大

  “對于紡織企業(yè)來說,我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闭憬患壹徔椘髽I(yè)的負責人陳科無奈表示,對紡織企業(yè)來講,國內棉價目前每噸20400元,但這種價格紡織企業(yè)根本無法承受,只能是有價無市。

  “用國內棉花制成產品的報價,沒人能接受?!标惪聘嬖V《金證券》記者,由于目前國內棉花價格遠遠高于國際棉價,給本來就艱難度日的國內紡織企業(yè),特別是外向型紡織企業(yè)帶來致命壓力。

  《金證券》了解到,巴基斯坦的棉紗運到中國,加上關稅等,每噸價格還要比中國棉花便宜2000塊錢。細絨棉每噸差價在3000元至4000元,長絨棉每噸差價高達5000至8000元。

  錦泰期貨資深分析師王楠表示,自2011年我國首次實施棉花臨時收儲以來,國內外棉花差價不斷擴大,每噸差價從3000元增至最高時的6000元。

  陳科透露,內外棉差價2000元以內企業(yè)還可以承受,眼下過高的原料成本已經讓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根本沒有競爭力,大批企業(yè)停產或限產。

  收儲棉花成“燙手山芋”

  造成紡織企業(yè)尷尬局面的起因是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國際棉價經歷的一輪大起與大落。

  為確保棉農收益、增強市場信心,2011年9月,國家隊出手。錦泰期貨王楠告訴《金證券》記者,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棉花受國際資金炒作,價格暴漲,半年時間漲幅超過80%,價格漲至34800元/噸,隨后就是漫漫熊市。為解決國產棉滯銷,2011年,國家以每噸1.98萬元的價格收儲了皮棉310多萬噸,托市效果當即顯現(xiàn)。不過,臨時收儲制度并未就此終結,并導致我國棉花收儲價今年上調至每噸2.04萬元。

  王楠告訴記者,國家出手救市是為了確保棉農的收益,然而卻陷入了尷尬境地。

  “對國家而言,過去一年收儲的棉花,在今后極有可能逐漸成為‘燙手山芋’?!彼f,近千萬噸儲備棉占壓上千億元資金,執(zhí)行國家收儲的中儲棉總公司如果以國際市場的棉價出手,肯定巨額虧損;若以收儲成本價出售,國內紡織企業(yè)又承受不起;而今后幾年,如果國內外市場逐步向好,國家拋售儲備棉,勢必會打壓國內棉價,這又與儲備的初衷相悖。

  根據(jù)權威數(shù)據(jù)顯示,上個棉花年度320萬噸的國儲庫存到2012年9月新棉上市之前,基本上沒有被消化太多,如果來年庫存不及時清空,那么下一年度的收儲,恐怕連倉儲都將成大問題。

  事實上,高價出棉并沒有解困棉農。

  據(jù)悉,我國種植棉花的地方在新疆地區(qū)。據(jù)新疆地區(qū)的棉農反映,雖然國家托底收儲,種棉不至于賠錢,但價格卻很難達到預期,因為農資、人工等生產成本一直在漲,只能微利。

  江蘇射陽是省內種植棉花最大的地區(qū),射陽縣的一位棉農金先生告訴《金證券》記者,棉花的種植成本正在逐年走高,現(xiàn)在種棉花,基本不賺錢。

  “雖然從2007年開始,我國出臺了棉花良種補貼政策,給我們種植棉花的農民每畝15塊錢的補貼。但這點錢很難跟上種棉成本的上升。”金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畝棉花的平均種植成本為2300元左右,如果加上外請人工的費用,每畝的成本要達到2600元。

  >>>配稿

  交易縮水棉花期貨成“雞肋”

  作為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上曾經的“明星”品種,棉花期貨近一個多月來漸成雞肋,持倉量銳減,成交低迷。錦泰期貨分析師王楠表示,除了近期鄭商所提高棉花保證金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國現(xiàn)行的棉花收儲制度破壞了棉花貿易生態(tài),導致棉花期貨價格難漲難跌,市場交易活力下降。

  在2010至2011年間,棉花是鄭商所的絕對“明星”品種,每日平均持倉量一度保持在30萬至40萬手之間。2011年5月10日,鄭棉09合約更是創(chuàng)下日交易320萬手的天量,而昨日鄭棉1401合約的增倉量為-2726.

  王楠表示,當前鄭棉期貨跟棉花現(xiàn)貨嚴重脫節(jié)。由于90%的現(xiàn)貨棉花資源通過收儲進入國庫系統(tǒng),導致市面上可用于期貨交割的棉花資源十分有限。她認為,棉花期貨交易量大幅縮水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收儲政策破壞了棉花貿易的市場生態(tài),使得棉花市場交易面臨極大的困境。


來源:金陵晚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