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取代歐元 晉級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


時間:2013-12-04





  人民幣已經悄然取代歐元,成為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國際貿易融資貨幣。

  環(huán)球銀行金融電信協(xié)會SWIFT12月3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0月開始,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的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僅次于美元。而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維持在第12位不變。



  根據(jù)SWIFT的數(shù)據(jù),在傳統(tǒng)貿易融資工具——信用證和托收Letters of Credit and Collections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幣作為計價及結算貨幣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今年10月的8.66%,市場占有率排行第二。

  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歐元的市場占有率,則從2012年1月的7.87%降至今年10月的6.64%,排行第三位。

  其中,最常使用人民幣作為信用證和托收計價貨幣的首五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別是中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德國及澳大利亞。

  SWIFT報告還顯示,10月份,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保持在第12位不變,但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市場占有率有所回落,降至0.84%,此前9月這一水平為0.86%。

  與此同時,人民幣在國際信用證和托收的市場占有率上升至8.66%。

  10月份全球支付貨幣的總金額增長4.6%,但人民幣的增長只有1.5%。

  SWIFT亞太地區(qū)國際收支和貿易市場主管Franck de Praetere在報告中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范圍顯然已成為主要的貿易融資貨幣之一,特別是在亞洲。SWIFT的數(shù)據(jù)顯示更多的中國進出口商及他們的貿易伙伴,采用人民幣作為信用證和托收的計價貨幣。”

  2013年,人民幣國際化在非洲的推進尤為迅速。

  2012年中非貿易總額接近2000億美元,這為人民幣在非洲的國際化提供了堅實基礎。據(jù)統(tǒng)計,中非貿易中采用人民幣結算的非洲國家已從2010年的5個上升到今年1月份的18個。

  雖然2012年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量僅占中非貿易量的0.5%,但渣打銀行最近一份報告預計,到2015年采用人民幣結算的中非貿易量將達385億美元,占中非總貿易量的10%。

  另外,中非之間的政治互信、非洲對吸引中國投資的積極意愿以及非洲外匯儲備多元化的需求,都是推動人民幣在非洲國際化的優(yōu)勢因素。

  南非儲備銀行11月12日宣布,將投資約15億美元購買中國債券,約占其儲備資產3%。自2011年尼日利亞成為第一個認購人民幣債券作為外匯儲備的非洲國家以來,坦桑尼亞和南非的央行都將外匯儲備投資的目光投向中國人民幣債券市場,以隔離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帶來的風險。

  渣打銀行非洲區(qū)金融業(yè)務部董事總經理喬治認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以及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戰(zhàn)略需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之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