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風險是當前樓市主要風險


時間:2014-04-23





  房地產市場風險,正在成為今明兩年影響中國經濟的“首要風險”?

  沒錯。至少一些經濟學家這么認為。

  在他們看來,地方債務風險不足懼,借新還舊可以后移;產能過剩也不是問題,時間可以消化一切。

  房地產市場風險就不一樣了。一方面,樓市體量太大,真要崩盤,誰也救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行業(yè)都依賴房地產業(yè)發(fā)展,而且,去年有39%的財政收入來自房地產,其中25%是賣地收入,房地產信貸在銀行信貸規(guī)模中占比也較高,而最新公布的一季度數(shù)據(jù)也顯示,導致一季度GDP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是工業(yè)和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的降溫,因此,樓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舉足輕重,樓市出問題,中國經濟難以承受。而事實上,現(xiàn)在樓市的泡沫較之2008年更大,也更容易破滅。一些地方的房價已開始跌跌不休,人們擔心,房價跌幅過大,會讓“剛需人群”捂緊錢包,使支撐房價的強大購買力“突然消失”,進而推動房價進一步下跌,影響中國經濟平穩(wěn)運行。

  樓市會不會成為今明兩年影響中國經濟的“首要風險”,姑且不論。我們認為,要討論樓市風險,首先必須弄清風險的本質。

  那么,當前樓市風險本質上是什么風險呢?答案是,結構性風險。這種結構性風險主要表現(xiàn)為:

  首先是東西部地區(qū)對土地財政依賴存在結構性差異。一如不少經濟學家所言,房價下跌會帶來土地收入減少,這對依賴土地抵押獲取銀行貸款或影子銀行資金的地方政府,不是個好消息。如果賣地收入難以持續(xù),一些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就會入不敷出,地方債就會違約,需要資金持續(xù)投入的基礎設施項目就會爛尾,銀行信貸就會成為不良。不過,鑒于中國地區(qū)差異很大,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各不相同,因此房價下跌對各地的影響也不一樣。一項研究顯示,從土地財政依賴度,即“土地償債在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中占比”來看,排名依次為浙江、天津、福建、海南、重慶、北京(估算)、江西、上海、湖北、四川、遼寧、廣西、山東、江蘇、安徽、黑龍江、湖南、廣東、陜西、吉林、甘肅、河北、山西。從排名中不難發(fā)現(xiàn),發(fā)達地區(qū)房地產火熱,土地出讓收入高。毫無疑問,這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更易受到房價下跌的沖擊。而西部地區(qū),由于依賴度不高,即便房價崩盤,影響也不會很顯著。

  有意思的是,數(shù)據(jù)顯示,1-3月份,東部地區(qū)商品房銷售面積969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降幅比1-2月份擴大4個百分點;銷售額7981億元,下降11.5%。而中部地區(qū)商品房銷售面積5323萬平方米,增長6.8%;西部地區(qū)商品房銷售面積5089萬平方米,下降1.0%??梢姡瑢ν恋刎斦鼮橐兄氐臇|部地區(qū)一二線城市,房價下滑勢頭更為明顯,面臨的樓市風險也更大。

  其次是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風險構成存在結構性差異。三四線城市由于缺乏持續(xù)的外來購買力,通常本地居民坐擁數(shù)套房產、購買力充分釋放后,繼續(xù)增加的供給就會過剩,并引發(fā)房價下跌,這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風險,主要體現(xiàn)為住宅供應量過剩,而非房價泡沫破裂;一二線城市房價有著更多外來購買力的支撐,而且這些地方的富人很多,加上一些官員與房地產商勾結,也容易占據(jù)更多成本低廉、價格漲跌對其影響甚微的腐敗房。因此,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風險,更多表現(xiàn)為房價泡沫破裂,而非供應量過剩??傮w上,一二線城市房價目前尚能高位橫盤,但三四線城市房價跌勢恐難阻擋。

  再次是不同城市的購房資金存在結構性差異。從中國房地產市場最早開始下跌的浙江溫州,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到陜西神木,再到山西府谷,人們發(fā)現(xiàn),引發(fā)這些地方房價崩塌的,無一不與當?shù)孛耖g借貸崩盤有關。隨著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民間借貸崩盤,“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殃及當?shù)胤績r。與這些地方不同的是,支撐一二線城市房價的更多是富人和官人這兩類“房多多”。富人不在乎錢,似乎不太關心房價漲跌;官人的房產是個秘密,除非因為政策倒逼其公開房產,加速其拋售,否則,房價漲跌對他們無所謂。因此,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風險,不取決于流動性,而取決于反腐力度和增加持有成本的政策力度。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不久前就曾表示,對于房地產行業(yè)來講,最大的調控就是反腐。反腐以后,高檔房需求立刻減少。王石認為,腐敗行為在房地產行業(yè)尤其明顯,權錢交易多數(shù)都會跟房子有關,有的官員擁有幾十套甚至上百套房子。反腐可以把這些非剛性需求的腐敗購買力予以消滅,也會將“房多多”手中的多余房產擠到市場。

  由于中國地域差異巨大,不同城市房價支撐因素不同,因此,籠統(tǒng)談樓市風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損害,只會引發(fā)預期混亂和市場誤判,對政策的“對癥下藥”毫無益處。因此,在樓市拐點將至、市場充滿悲觀情緒之際,有關方面需要仔細甄別樓市風險的結構性差異,以采取差異性對策,促進樓市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來源:金融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