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周宣布將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推廣到上海 、天津 、遼寧 、江蘇 、湖北 、四川 、陜西 、北京 、重慶等9省市。聯(lián)系到不久前取消了存貸比,有些評論便把這兩項政策綁在一起,得出了北京正在推行“7萬億大放水”的所謂中國式量化寬松政策,并認定這是決策層推出的一種強刺激方案。
本屆政府執(zhí)政以來一再強調,只要經濟不出現(xiàn)明顯惡化,不會再推出強刺激政策。也正因為如此,決策層提出了一個經濟增長速度合理區(qū)間的概念。只要經濟增長仍在合理區(qū)間范圍之內,政策都會是相對穩(wěn)定的,是溫和的,是不會大起大落的。實踐也反復證明,這兩年來中國在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方面,是謹慎的,如定向降準、正逆回購、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等,都可以說是溫和的政策工具。即便降準降息,節(jié)奏也很慢、講究尺度的拿捏。而看目前經濟實情,盡管出現(xiàn)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且仍有一定下降空間,但仍在合理區(qū)間范圍之內。
至于取消存貸比,是在貨幣政策和制度層面早就準備調整的,并非突發(fā)奇想,更不是為了釋放貨幣。而且,一方面,取消存貸比到底會擴大多少貨幣投放空間,還要看商業(yè)銀行的經營及企業(yè)對資金的需求狀況,如果兩者不能合拍,投放空間再大,也難達到預期目的;另一方面,取消存貸比并不代表放松對商業(yè)銀行信貸資金狀況的考核,相反,考核要求更嚴了,指標更多了,對商業(yè)銀行的約束也更強了。
仔細分析一下,其實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和QE有重大差別。所謂QE是美國政府或美聯(lián)儲出錢,買走銀行持有的資產。我國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是銀行在流動性緊張時,拿貸款作抵押,向央行申請再貸款,用于資金周轉之用。再貸款由銀行發(fā)起,然后由央行決定做不做,是銀行在自身流動性緊張時,以持有的貸款為質押,問央行借錢,而QE則是政府或央行直接買走銀行資產。再貸款有期限,銀行需支付利息,而QE則是永久買走了銀行資產。焉能混為一談?何來“7萬億”強刺激方案之說?不知這“7萬億”又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擴大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試點,從理論上說,確實能增加信貸資金的投放,若處理不好,確有擴大信貸資金的風險。但這與貨幣大放水沒有根本的聯(lián)系,更非強刺激方案的標志。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下,非全國性銀行只能用傳統(tǒng)的再貸款,其質押品只能是主權債、金融債。如果有些地方法人銀行持有的主權債、金融債很少,手里只有一大把貸款,就很難向央行借錢了。而擴大試點,把優(yōu)質信貸資產納入地方銀行的再貸款質押范圍,剛好解決了這個矛盾。
自經濟下行以來,決策層推出了許多穩(wěn)定經濟增長的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斷地在適時適度調整與優(yōu)化,但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這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政策調整也好,不調整也罷,效果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效果欠佳,不管怎么調,都不會令人滿意,甚至調得越多,問題也越大。
再回到取消存貸比和擴大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試點,關注點應落在這些政策出臺以后對經濟穩(wěn)定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是否在真正推動經濟步入良性復蘇通道,而不應在概念上糾纏。更何況某些評論連基本概念都未弄通。忽視效果、忽視政策意圖去過度解讀政策,強行把政策與強刺激等聯(lián)系在一起,豈不是強詞奪理?
不管是對已出臺的政策還是可能再出臺的政策,都不應過度解讀、過度“深挖”其內涵。尤其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理解和解讀。取消存貸比也好,擴大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試點也罷,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此項政策出臺后,能否將可能釋放的資金投向與經濟關聯(lián)度更高、與穩(wěn)定經濟增長關系更密切的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yè)、“三農”,能否對有效投資產生提振作用。
再換個角度看,今天中國經濟被外界深度關注的大環(huán)境,對執(zhí)行層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必須更加重視政策執(zhí)行的效率與效果,不折不扣按決策層的意圖去落實和執(zhí)行政策,方能盡最大可能壓縮給外界誤讀、過度解讀甚至曲解的機會與空間。(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人)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