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房產政策樓市才能回歸理性


作者:馮海寧    時間:2013-08-05





據報道,北京住建委網站及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tǒng)計數據顯示,7月份新房純住宅成交均價為22514元/平方米,環(huán)比漲0.8%,同比則上漲20.67%,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但新房純住宅的成交量為6129套,環(huán)比跌33%。

  7月份新房價格創(chuàng)出新高,成交量卻跌幅較大,這一有趣而異常的變化,讓人充滿好奇。很多時候,房價上漲則交易量上漲,即量價齊漲,說明市場比較活躍;房價下跌則交易量下滑,即量價齊跌,表明市場低迷。

  然而,這次房價與成交量卻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北京樓市“價漲量跌”,7月份廣州、秦皇島等地樓市也是這種情況。

  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關注。在筆者看來,此現(xiàn)象不外乎四種原因。

  其一,“價高殺量”。即房價過高就會對交易量有一定抑制作用。由于價格過高,買房者就會無奈地選擇等待、觀望甚至退縮?!百I漲不買跌”心理在這時失靈了。

  其二,高價樓盤集中入市就會拉高住宅均價,同時由于高價房一般成交量小,就會拉低交易量。盡管很多地方之前采取了明限價、明限購、暗限售的調控手段,但據相關報道,最近很多高檔項目被放行。如此,高檔項目從限制入市變成集中入市,對住宅成交均價的拉升就會顯現(xiàn)出來。

  其三,供需嚴重失衡就會導致“價漲量跌”。供應量偏少,不僅會導致成交量減少,而且還由于需求旺盛,導致房價被拉高。比如,北京某“日光”樓盤的開發(fā)商日收入38億元,創(chuàng)下單日單盤全國新紀錄。這是供需嚴重失衡的一種表現(xiàn)。這些年來中國房價之所以“步步高”,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供需失衡——不管需求是自住型剛需還是投資型需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樓市預期管理尚不到位。盡管樓市多年來頻繁調控,今年還出臺了“國五條”,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市場是檢驗調控成效的重要標準。房價持續(xù)上漲,說明市場依然普遍看漲房價,樓市調控還沒有真正改變這種預期。要想改變房價上漲預期,關鍵在于中長期政策,比如對房產持有環(huán)節(jié)長期征稅。另外,樓市政策走向不明朗也會影響購房者心理和開發(fā)商心理,導致購房者早買房,以防止政策大變;而開發(fā)商也會更注重眼前利益。

  所以,樓市政策還需要進一步明朗,究竟是穩(wěn)定房價,還是讓房價回歸合理水平,或者說允許房價在“紅線”范圍內上漲。只有明確政策走向,樓市各方才能進行理性選擇。(馮海寧 財經評論員)

來源:京華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