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整體推進要力避平均用力和“撒胡椒面”


作者:吉方平    時間:2013-11-15





  黃金平衡點,是近日“走俏”的一個熱詞,擊中了中國經濟的一大難點——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再保持過去那樣的高增長已不可能,但13億人的大國,沒有一定的發(fā)展速度支撐也會帶來新問題,如何在要GDP又不唯GDP之間、在轉型升級與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兼顧統籌、尋求兩全?

  中國經濟行穩(wěn)致遠,需要 “黃金平衡點”。中國改革的全面深化,也需要找到一系列“黃金平衡點”,去破解難題、化解矛盾。

  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如何協同平衡,就是一個關乎全局的課題。從某種程度講,在保持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正是中國35年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今天,我們需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不畏艱險推進改革在“深水區(qū)”的攻堅克難,既不能為了局部暫時的穩(wěn)定而拖延改革,貽誤戰(zhàn)略機遇,這樣的穩(wěn)定最終也是難以持久的;同時,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又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人民群眾的福祉所在,離開穩(wěn)定、發(fā)展談改革,改革就會失去社會基礎和物質支撐,也不可能順利推進。

  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如何協同平衡,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改革的整體推進,要力避平均用力、撒胡椒面。若沒有重點突破,不僅改革成效難以顯現,很多改革也會因為不夠聚焦而弱化扭曲了著力點,變得曠日持久,喪失了時機。改革須講針對性、要有突破口,一些看似細枝末節(jié)的改革,因為改到了痛處,抓住了關節(jié)點,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積小勝為大勝,這是我們35年來重要的改革經驗。同時,面對今天新的改革形勢,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單兵突進。無論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還是社會體制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改革創(chuàng)新,幾乎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改革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需要相互照應、良性互動、協同配套,更加注重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

  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與頂層設計如何協同平衡,同樣不能忽視。老百姓對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往往感受最深、認知最實。每當吃了苦頭,或者感到不滿意,老百姓都會動腦筋、想辦法去嘗試克服和解決。所謂辦法總比困難多,基層的干部群眾自有他們的“民間智慧”,總有一些解決難題的辦法,也常常會有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這些思路和辦法是坐在辦公室的人拍腦袋難以發(fā)現的。尊重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我們推進改革的重要法寶,必須始終加以堅持。但是,基層首創(chuàng)和頂層設計,并不是截然對立的,恰恰可以形成互補關系。真正體現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頂層設計,就是要把那些分散的、自發(fā)的、零碎的“民間智慧”、基層建言匯集吸收整合。從這個意義上講,頂層設計是改革的準星,更是匯集民間智慧的集結號。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改革的社會動員和參與的過程。頂層設計的大框架明晰了,基層首創(chuàng)、民間智慧就有了方向和載體,就有可能被吸收升華為政策和制度創(chuàng)新的重要實踐來源。

  還有個體期望與整體發(fā)展的協同平衡,也需要關注。人們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期望和追求,可以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發(fā)展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可以瞄準發(fā)達國家的水平和現代化的國際標準,卻不可能“一步到位”,事事都能“心想事成”。我們要認清當下每一項改革在整個社會發(fā)展中所處的方位,始終不忘我們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我們既要防止自我滿足、裹足不前,也要防止超越國情和條件的急躁冒進。我們需要有一些期待社會改善和進步的耐心,我們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共同奮斗。我們要讓改革的指向和社會各界的期望值相匹配,讓改革目標成為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從而激勵一代代人堅持艱苦奮斗,共同為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奮斗。(吉方平)

來源:解放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