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行業(yè)發(fā)展水平如何?新業(yè)態(tài)給產業(yè)帶來怎樣的影響?消費者對產業(yè)現(xiàn)狀是否認可?這些內容全都記錄在每年出版的動力電池藍皮書中。11月24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中汽中心”)、大連泰星能源有限公司共同主編的《動力電池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20)》(簡稱“2020版動力電池藍皮書”)正式發(fā)布,其中詳細闡述了我國動力電池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遇。
配套量上升 價格不斷下探
2020版動力電池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17.1萬輛,同比下降4%,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xù)高速增長之后首次出現(xiàn)下滑。而與之配套的動力電池,全年總配套量則達到了619.7GWh,同比增長8.5%。具體而言,乘用車是動力電池最大的應用領域,占比由2018年的51.73%上升至63.87%,未來在“雙積分”政策的驅動與刺激下,占比將繼續(xù)提升;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專用車的占比分別為22.93%和8.58%,與2018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從動力電池材料來看,三元鋰電池配套量達到409.52GWh,同比增長23.55%,市場份額為66.08%;磷酸鐵鋰電池配套量占比為32.46%,同比小幅下降9.81%;2019年錳酸鋰、鈦酸鋰電池配套量分別為4.94GWh和3.83GWh,同比大幅下降。
動力電池配套量的大幅增長,并沒有讓所有電池企業(yè)都受益,相反,企業(yè)競爭更加激烈,市場趨于集中。2019年,寧德時代的配套量達到315.78GWh,配套車企數(shù)量為87家,具有明顯的領先優(yōu)勢;排名第2的比亞迪為7家企業(yè)提供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07.46GWh。兩家合計占總裝機量的68.3%,動力電池企業(yè)頭部效應明顯。
與2018年相比,在2019年動力電池配套量前10榜單企業(yè)中,前4位排名沒有變化。第3名仍為國軒高科,配套企業(yè)38家;第4名為力神,配套企業(yè)45家。不過,整體而言,前10榜單變化較大,頗具看點。億緯鋰能由第7位升至第5位,中航鋰電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孚能科技則由第5位下降至第7位,比克電池也由原來的第6位下降至第9位。國能電池、卡耐新能源則掉出前10,時代上汽、欣旺達補位進榜。
與此同時,我國動力電池企業(yè)不再局限于國內市場,紛紛走向海外。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微宏動力等均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為大眾、奔馳等全球知名企業(yè)提供電池配套服務。
與電池配套量不斷上升相對的是,電池價格在不斷下降。2019年全球鋰電池平均價格為156美元/千瓦時,這個價格與2010年相比下降了86%;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約20%。2020版動力電池藍皮書顯示,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的快速推廣應用,是動力電池價格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19年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下跌至5.9萬元/噸,而2019年上半年的均價為7.8萬元/噸,價格下降約24%;電解鈷從2019年年初的35萬元/噸,下降至26萬元/噸;干法隔膜已跌破1元/平方米;濕法薄膜下探至1.5元/平方米。此外,電池生產設備的價格也普遍下降了20%,為電池企業(yè)節(jié)省了大量的投資成本。
動力電池配套量的增長,也促使企業(yè)加大相關投資。2009年動力電池新建、擬建項目超過30個,投資金額超過2000億元,產能超過350GWh,大部分項目投資金額超過10億元,100億元的項目占1/4。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回收體系日益受到重視,截至2020年2月,共有130家企業(yè)申報了11229個回收服務網點。
不僅產能與配套量提升,動力電池技術也有突破與創(chuàng)新。比亞迪推出了刀片電池,這項技術把產品體積能量密度提升了50%,磷酸鐵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系統(tǒng)能量密度提高到160Wh/kg,同時成本降低30%;寧德時代推出CTP電池技術,這項技術將電池體積利用率提高了15%~20%,零部件數(shù)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了50%。
不過,動力電池市場持續(xù)繁榮的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產能結構性過剩即是其中之一。2019年共有77家動力電池企業(yè)實現(xiàn)裝車配套,與2018年的93家相比有所下降。但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產能超過200GWh,總配套量大約為62Wh/kg,產能平均利用率僅為31%。
此外,動力電池的安全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19年,與動力電池相關的汽車安全事故已達40余起。2019年5~7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jiān)管平臺共發(fā)現(xiàn)79起車輛安全事故,涉及車輛為96輛,在已查明的原因中,電池問題占比為58%。
換電模式興起
今年以來,“換電”受到了行業(yè)普遍關注,背后的邏輯是什么?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zhàn)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卜德明認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充電不方便、電池安全性有待提升以及核心技術、關鍵部件對外依賴度較高是重要原因。舉例來說,盡管車樁比從2015年的7.84∶1提高至現(xiàn)在的3.5∶1,但離1∶1的車樁比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消費者仍然認為充電時間長、充電不方便。
另外,政策推動是換電模式能夠興起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已出臺多個鼓勵政策,電池標準逐步統(tǒng)一也為換電模式奠定了基礎。此外,安全性需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卜德明就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有不少小區(qū)考慮到安全性而抵制小區(qū)停車場(庫)安裝充電樁,原因在于小區(qū)停車場的高度普遍低于2.7米,一旦發(fā)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消防車無法進入,不利于及時滅火,而采用換電模式可以解決這一困擾。另外,與充電技術相比,換電模式有速度快、自動化水平高、電池壽命長、集成程度高、安全性更好等特點。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已建有306座換電站,主要運營企業(yè)為奧動新能源、蔚來等。
不過,目前來看,汽車企業(yè)對換電模式的積極性還不算高,主要原因在于企業(yè)對于責任劃分不清有較大的擔心。有參會企業(yè)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起火的主要原因在于電池,但如果采用換電模式,這塊電池會出現(xiàn)在不同車輛上、甚至不同品牌車輛上,一旦出現(xiàn)起火事故,對品牌形象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產業(yè)發(fā)展瓶頸仍是消費者關注重點
此次發(fā)布會上,還發(fā)布了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調查報告。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新能源汽車分會秘書長章弘說:“這份調查報告基本反映了消費者的心聲?!?/p>
報告指出,年齡在30歲以下的消費者對環(huán)保創(chuàng)新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新技術具有較高的接受度,40歲以上的消費者則一般持有中立態(tài)度。
在新能源汽車的駕駛體驗和操作簡便程度方面,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1/3的消費者選擇了中立,對于兩個問題的認同度較低,反映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了解程度較低。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消費者對安全比較重視,67%的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
續(xù)駛能力也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話題,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續(xù)駛里程非常重要;同時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有較高要求,超過50%的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時間長短是決定他們是否購買的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從成本來看,消費者普遍看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行駛費用及后期維修服務費用。84%的消費者認為日常行駛費用是購買與否的重要參考因素,接近80%的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價格是重要參考因素,63%的消費者選擇了10萬~20萬元的價格區(qū)間,消費者可接受的平均銷售價格為15.9萬元,但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價格差距很大,普通消費者的選擇還很有限。
對于車輛的駕駛體驗,超過80%的消費者認為新能源汽車操作便捷性非常重要,同時超過75%的消費者希望新能源汽車更舒適。為了選擇心儀的車輛,消費者普遍看重消費者口碑,這一現(xiàn)象在調研中也得到印證:在各項購買車輛影響因素中,消費者口碑的重要程度最高。
從售后服務來看,89%的消費者認為售后服務非常重要,70%的消費者認為專業(yè)的售前咨詢很重要。因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了解較少,專業(yè)的售前和售后服務能夠為消費者購車時提供足夠的專業(yè)知識。
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并不認可新能源汽車,在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中,80%的人不能接受現(xiàn)有的續(xù)駛里程水平;其次,電池安全性差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電動汽車屢次發(fā)生爆炸、起火事件,讓消費者對電池安全性顧慮較多;另外,電池回收問題和二手車殘值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購買熱情。
從調研來看,純電動汽車功能的實用性是用戶較為關注的,智能化和高科技也是關注熱點。20萬元以上純電動汽車的現(xiàn)有用戶和預購用戶對于噪聲及智能化方面有一定要求,從最初的單純追求長續(xù)駛里程,變成現(xiàn)在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智能化、個性化的需求。消費者更希望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看到與傳統(tǒng)車不同的元素。(記者 萬仁美)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