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與石油價格一路下行,成為人們普遍高度關注的世界經濟熱點問題。石油業(yè)與煤炭業(yè)都是我國各種產業(yè)中的龐大產業(yè),其興衰對社會各個方面都影響巨大,兩個產業(yè)的相互關系值得人們認真觀察、真切認知。
一直以來,經濟學界與能源業(yè)流行一個說法:煤炭與石油存在明顯的替代關系。不少媒體甚至一些專家學者在論及煤價持續(xù)下跌時,往往稱,“作為一次能源,石油與煤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與可替代性”,“煤炭價格與原油價格的高度正相關性”源于“各類能源之間有可替代性”,“煤炭價格下跌是因為油價暴跌,煤炭與石油具有替代關系”,“石油與煤炭互為能源替代性,根據替代產品價格跟跌的原理,石油價格的大跌,必然導致煤炭需求的大幅度減少,進而帶動煤價下降?!?/p>
煤炭與石油真的存在直接的替代關系嗎?煤炭價格下跌,是因為石油價格大跌,引起煤炭需求大幅度減少所致的嗎?
明顯的相互替代?
所謂替代關系,顧名思義就是指兩種商品可以互相替代來滿足人們的同一種需求或欲望。能源之間的替代關系,應是指不同能源之間可以相互替代以滿足人們同一種用能需求的一種狀態(tài)。
能源之間的替代關系,是存在的。比如汽車驅動,人們用汽油與天然氣、甲醇、乙醇相互替代;煤電發(fā)電,在煤炭緊缺時,用冶金煤替代動力煤;家庭生活用能,用天然氣、電和煤炭、薪柴相互替代;煤層氣地下氣化,用于工業(yè)原燃料與民用也可與天然氣相互替代。
但是,能源之間的相互替代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資源賦存。資源賦存的數量規(guī)模,決定不同能源之間是否具有可替代性。比如在中國,因受制于資源賦存,煤炭與石油在需求巨大的燃料和動力領域就較少替代,而在原料領域相互有一些替代,這主要集中在新型煤化工與石油化工領域。第二,經濟合理。即用一種能源替代另一種能源在資源上有保障、經濟效益上可行,不致因使用另一種能源來替代資源上不可持續(xù),成本大幅上升,經濟上不可接受;第三,技術可行。就是使用替代能源規(guī)模化開發(fā)和便捷利用有可靠的技術支持與保障,不會因為技術上不成熟不先進而使能源替代效率效益低下,難以持續(xù)。
有能源專家認為:在眾多常規(guī)能源中,煤炭與石油的交集最少,相關性最低;在目前經濟、技術條件下,煤炭與石油的相互替代受到限制,不存在明顯的替代關系。在目前中國和世界,石油與煤炭的儲量相差巨大,石油因此難以對煤炭完全形成替代。更重要的是,按照標準煤折算同等發(fā)熱量計算,石油價格約為煤炭的5倍,天然氣價格是煤炭的3倍,這決定了石油和天然氣在多數領域直接替代煤炭在經濟上不可行。煤炭雖然可以經過加工變成驅動汽車乃至火箭的油類燃料,但因目前石油價格暴跌,煤制油成本過高、經濟上不可行,阻礙了煤炭對石油的替代。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煤炭與石油相互間具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這才決定了煤炭與石油在現代經濟社會利用的長期并存。這也是為什么近十年地球上一次能源中煤炭所占份額,非但不因石油產量增長而減少,反而上升的緣故。
兩者有限、間接替代
當然,并不是說煤炭與石油完全不存在替代關系。比如,我們國家用煤為原料生產甲醇,就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石油。但是,這種替代是受限制的。那就是只能在煤炭儲量比較豐富、價格比較便宜的地區(qū),而且國際石油價格必須高到一定程度(比如60美元一桶以上),煤制油擁有成本和市場競爭力(業(yè)內曾有分析認為,原油價格在100美元/桶時,煤化工行業(yè)一般都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在90美元/桶時,有些企業(yè)已是微利。若在當前煤價等靜態(tài)條件下分析,煤制氣和煤制油產品的盈虧點分別在油價為65-75美元/桶和75-85美元/桶,烯烴和甲醇等化工產品的盈虧點約在油價為65-70美元/桶);受現有技術條件限制,煤制油規(guī)模化生產受經濟限制,也不可能大規(guī)模替代石油。在全球油價暴跌的背景下,目前中國煤制油公司已建成投產的虧損,無法繼續(xù)生產,沒有建成投產的也停下來,不得不看油價臉色。這表明,煤炭與石油的替代關系是有條件限制的,二者眼下并不存在直接的你增我減、你減我增的相互替代關系。
在地球上煤炭更易獲得、價格也遠比石油等其他一次能源便宜,技術上實現煤變油、煤變氣成本相對較高的大背景下,煤炭與石油的相互替代性并不明顯;當石油價格暴漲時,煤炭對石油具有一定可替代性,但石油對煤炭卻不具有可替代性;而在石油價格暴跌時,雖然煤炭替代石油的經濟性喪失,但無論是燃料動力領域還是原料領域,石油仍缺少替代煤炭的經濟優(yōu)勢。
煤炭和石油如何一起跌?
煤炭與石油各有各的價值,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存在明顯的直接替代關系,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石油價格暴跌、煤炭價格也大幅下跌這個現象呢?
有人抽取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的297個周樣本數據進行計量經濟研究,由此得出結論,石油價格與煤炭價格走勢趨同,我國國內煤炭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這種關系對兩者的短期動態(tài)變化能夠產生有效的制約作用。
中國煤炭價格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是經濟下行,環(huán)保約束,煤炭需求增長放緩,進口增長,導致產能過剩,供大于求。
資料顯示,中國煤炭消費彈性系數,“黃金十年”平均達到1,也就是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煤炭消費相應增長1個百分點。由于環(huán)保約束加大,煤炭消費彈性系數不斷下降,未來可能下降至0.3。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tài),經濟增長率只有7%左右,那就意味著未來煤炭消費年增長率只有2.1%左右,這與“黃金十年”平均年10.4%的消費增長率相去甚遠。在缺少預見下,超前投資建設的煤炭產能必然嚴重過剩。
現在全國煤炭產能有多少?中國煤炭工業(yè)協(xié)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至2014年底,全國煤礦數量為1.1萬處,產能有40億噸,在建的產能還有11億噸,而現在的年需求只有38億噸(5年后的年需求預測也只有48億噸)。也就是說,產能目前過剩13億噸左右。按照年煤炭消費增長3%計算,至少需要5年時間來消化。
而因進口煤炭占有價格與質量優(yōu)勢,還在繼續(xù)增長,這又占去一部分國內市場。這決定了國內煤炭過剩產能5年內也未必能夠全部消化。
石油對煤炭是不是毫無影響?也不盡然。只是,這種影響并非直接替代所形成的影響,而是間接的影響。
這種影響至少反映在兩個方面:
首先,石油價格下跌沖擊世界經濟,這種沖擊反過來影響煤炭。石油對經濟的影響是兩方面的,當油價高漲時,會導致高耗能行業(yè)投入成本增加,同時還會導致消費者對高耗能產品需求的降低,從而使工業(yè)增長停滯,煤炭需求大幅減少;當油價暴跌時,石油與石油化工的投資需求會大幅減少,這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從而令煤炭需求增長放緩或減少需求。而且,油價暴跌也直接沖擊煤化工,導致煤炭需求減少,煤炭企業(yè)整體困難。從2014年6月開始,國際原油價格開始持續(xù)下跌,煤化工產業(yè)的盈利平衡隨之被打破,普遍陷于困境。油價下跌也會使消費者增加經濟不景氣的預期,由之更傾向于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從而不利經濟增長。更要命的是,伴隨油價下跌因素進入整個經濟系統(tǒng),會導致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下滑,加劇通貨緊縮的風險。這也會給煤炭消費帶來不利影響。
其次,石油期貨兼具金融價格的功能和身份,因此成為眾多投機者獲利的一個渠道。石油期貨是全球期貨市場中最大的商品期貨品種,與煤炭期貨都是以美元作為計價貨幣,這使得美元的匯率變化會促使油價波動,并讓煤價在內的其他期貨品種形成一定的同向走勢,形成正相關性;石油與煤炭在內的其他期貨品種之間,也構建起一種價值意義上的相互關聯(lián)的替代關系,石油期貨價格下跌,會間接引起煤炭價格的下跌。
顯而易見的是,石油與煤炭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不同能源在使用價值意義上的替代關系,而只是金融市場價值意義上的替代關系。國際油價暴跌對金融性質并不特別突出的國內煤價持續(xù)下降的影響,是間接的、有限的。正確認識煤炭與石油的關系,有利于我們正確分析煤炭形勢,找到解決煤炭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路徑。
來源:中國審計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