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進一步簡政放權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作者:張麗敏    時間:2015-07-03





  國務院近日印發(fā)《關于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下文稱《決定》,對能源局進行簡政放權,同時《決定》取消1項代發(fā)改委實施的非行政許可項目:天然氣商品量分配計劃審批。

  這一決定是對于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很好的響應,只是對于能源領域和天然氣行業(yè)的影響還要拭目以待。

  由市場“自己說了算”

  根據《決定》,國家能源局取消1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此外,國家能源局還將“省級能源發(fā)展規(guī)劃審批及涉及全國布局、總量控制及跨省輸送的區(qū)域性能源綜合發(fā)展規(guī)劃審批”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將“政府出資的投資項目審批能源項目;重要行業(yè)、重要領域、重大項目、重點地區(qū)的發(fā)展建設規(guī)劃、專項發(fā)展建設規(guī)劃審批;中央預算內投資年度計劃審批能源項目”3項代發(fā)改委實施的非行政許可事項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

  能源局這一系列的簡政放權,對于能源領域意味著什么?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鄧郁松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局的簡政放權實際上是在市場準入方面做出突破,有利于提高行業(yè)的競爭性和有利于非國有企業(yè)與國有企業(yè)的競爭更加公平。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能源局的變化是向正確方向發(fā)展。他指出,由于能源既關系經濟增長,也關系民生問題,所以國家對于能源局的干涉很多,從價格到審批對能源領域都控制比較嚴格。現在由于政府職能發(fā)生了變化,進一步放寬放松,促使能源局發(fā)生變化是一個有利于能源領域發(fā)展的改變,但是這種改變引發(fā)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任何一項市場準入政策的調整,影響肯定深遠,可是實現需要一個過程?!编囉羲蓪τ诖舜文茉淳值暮喺艡鄮淼挠绊懸沧龀隽送瑯优袛?。因為原有的市場結構,尤其是在油氣領域主要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家為主,即使將市場準入原則調整完善,其他新的主體進入市場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簡政放權意義重大,但是在影響效果從客觀來講是漸進的發(fā)展,要有適應期。

  盡管簡政放權對于能源領域來說是一項利好,可是如果從能源領域長期的發(fā)展來看,能源局還應持續(xù)加強改革由市場起主導作用。

  鄧郁松針對這一問題指出,能源領域的市場準入應該是要強調政府對于安全環(huán)保等方面的指標要求,而不是更突出“所有制”和“投資計劃”,從而淡化市場影響。從整體而言,能源領域很廣泛,不適宜指定投資、指定采用技術,政府應該放寬市場準入,給予行業(yè)公平可期的市場環(huán)境,監(jiān)管到位而不越位、不缺位。

  他建議市場的準入可以附帶社會性條件,市場可以調整,而不是一味要求大資金量和大格局。

  對于能源局的進一步簡政放權,林伯強提出要逐步進行,除去有關民生部分政府需要控制之外,其他相關方面都由市場去決定,民生也可盡可能地讓市場起主導作用。

  林伯強認為,政府對于能源領域應該起到監(jiān)督作用而不是審批。對于能源領域的項目是否可行都應該由市場決定,政府只要對于其是否符合環(huán)保要求,是否符合資源配置,是否符合民生問題等方面進行監(jiān)管就可以。同時,他表示政府也不能完全放手,可采用其他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監(jiān)督手段,例如,天然氣收斂公司就是通過招標的方式將特許權放出去,能源局可以借鑒。

  多因素決定天然氣價格

  《決定》中對天然氣商品量分配計劃審批的取消同樣對于天然氣行業(yè)是件大事。林伯強談到這項審批取消時也認為對于行業(yè)影響很大。

  他進一步向記者解釋道,以往天然氣行業(yè)是由政府批復計劃,而現在改為市場決定,之前因為計劃審批而擱淺的項目可以重新開始,也減少了因審批不通過而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費。

  雖然對于行業(yè)影響很大,但是對于國內天然氣價格相對較高的現狀,審批的取消短期內并不能有所改善。

  鄧郁松表示,天然氣市場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是市場定價,實際價格不再是官方定價,剩下的部分依然是按照可替代能源價格定價的定價機制,因而現在國內天然氣的調價周期相對要長。取消計劃審批并不是對定價機制的直接完善,所以天然氣的價格調整并不能及時反應。

  對于國內天然氣價格的調整,鄧郁松建議,短期內要進一步完善定價機制,適當地加快價格調整頻率。站在長期發(fā)展的角度,政府應該考慮天然氣出廠價格對應市場競爭比價。實現市場競爭比較的前提是市場的充分競爭,這就要求市場準入進一步放開擁有更多主體,從而形成競爭機制。

  鄧郁松還指出,競爭機制能夠提高市場效率卻不能左右天然氣價格,這要取決于特定時期市場的供求關系,之所以全球的天然氣和石油的價格都比較低,是和目前全球這個階段的供求關系有很大的關系。

  據普氏能源資訊估算,中國2014年1月份至10月份的天然氣表觀需求凈進口量加國內產量上升了9.1%至1?熏472.5億立方米左右170億立方英尺/天。而2013年的增速為15.4%。

  林伯強認為,目前國內的天然氣價格較高,一方面是來自政府的提價,另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減速,造成天然氣需求的弱勢。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好轉,國內的天然氣應該會出現倒掛。計劃審批取消意味著今后天然氣行業(yè)將向市場化發(fā)展,這樣有利于中長期的天然氣價格降低,短期內效果難顯現。

  另外,林伯強提醒大眾應該更客觀看待天然氣價格。天然氣價格相對于其他能源用品減少了環(huán)境成本。

  除此之外,林伯強對于政府天然氣行業(yè)的市場化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政府不僅要簡政放權,還應該配合改革。價格的改革,體制的改革,以及交易市場的成立,都是天然氣行業(yè)需要改革的痛點。


  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