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詞看中秋


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19-09-13





  中國人對月亮的情懷最為獨特,從“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jīng)·國風·陳風·月出》)那古老而纏綿的月光美人圖,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宇宙哲學之思,再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的見月思鄉(xiāng),月亮寄托了人們古老而悠長的情感。“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前后,因為氣候和空氣的變化,月色分外澄明,“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劉禹錫在《八月十五日夜觀月》中描寫了夜空如被月華洗凈,秋高氣爽而暑熱盡退的中秋夜景,詩句未被詩人寄托更多寓意,卻因純粹的中秋月景而打動人心。

  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中秋節(jié)又是在唐代正式地被視為一個節(jié)日,且與賞月玩月、親友團聚之意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張祜作《中秋月》“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極力贊美中秋之月在一年中最為美好,而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云:“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里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以呼朋喚友欣賞中秋美好的月色,寄托友朋團聚之意。白居易對中秋之月則感慨頗多,他在《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中對摯友元稹深情表白:“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中唐時期,眾多詩人的中秋賞月詩敘寫月境時常寄寓親友不得團聚的思念之情,承繼了初唐以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詠月懷人傳統(tǒng)。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感慨“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有人合家歡聚,共賞明月而慶團圓;有人夫妻分離,千里相共而寄相思。這些中秋夜的詩歌吟詠,呈現(xiàn)出唐代文人和上層社會中秋賞月的習俗已十分普遍,他們既欣賞自然美景,也書寫山河壯美與友朋千里,展現(xiàn)的是詩酒風流,兼有與親友團聚小酌的情懷。

  直至天旱民饑的貞元十九年(803)年,當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韓愈和張署因直言勸諫唐德宗減免關(guān)中徭賦而觸怒權(quán)貴,同時被貶,韓愈任陽山(今屬廣東)令,張署任臨武(今屬湖南)令,即便至唐憲宗大赦天下也不能回到中央任職。時值中秋之夜,韓愈得知自己被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參軍,張署被改官江陵府功曹參軍的消息,寫下著名的《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一詩,發(fā)出“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的哀嘆,中秋月圓之美滿和自己仕途之多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秋本為歡樂團聚之時,韓愈的詩歌呈現(xiàn)出中秋不只有皓月,更有陰霾,為唐代中秋詩增添了新的內(nèi)涵,也為宋代中秋詩的主題變易開了先河。

  到了宋代,文人們對月感物傷懷,看著月圓想月缺,思考的是宇宙和人情世態(tài),中秋的明月清光也遮不住宋人的傷感。蘇軾在《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的首絕中寫道:“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月下觀潮是宋代詩人頗多吟詠的美景,但蘇軾寫來,總有幾分時不待我的憂愁,所以他的《中秋月》也發(fā)出“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的嘆息。直至千古一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借中秋而感懷人生的情愁成為國人揮之不去的情感代言,是日“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徹夜飲酒本為賞月尋樂,卻因仕途不暢、兄弟分離而傷懷、自省,幸而豁達的蘇軾能夠自我開解與祝愿,他傷懷的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自我開解的是“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祝愿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因了蘇軾的這一首絕唱,后來的中秋詠月詩詞總有一種“翻不出如來手掌”的感覺。

  直到北宋滅亡,南宋小朝廷安居一隅,文人們面對明月,更多了一番思量。范成大因仕宦浮沉而感嘆“細數(shù)十年事,十處過中秋”。(《水調(diào)歌頭》)辛棄疾填詞《木蘭花慢》,記其中秋飲酒,序言云:“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憂心于國的辛棄疾無法排遣現(xiàn)世的不如意,只能寄希望于明月,期盼存在著另一個更美好的時空。史達祖的《滿江紅·中秋夜潮》以一句“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借白浪皓月的景象來表達伍子胥那一片純潔無垢的心跡,也借此而為伍子胥一類忠君愛國而蒙受冤枉的豪杰平反昭雪,史氏雖身為“堂吏”,胸中亦自有政治上的是非愛憎,以及對于國事的關(guān)注之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正是因為了有不安定的國,身在其中的詞人們才有了深重的憂患意識,以致南宋中秋詞處處可見家國情懷。無怪乎元好問填詞《水龍吟》:“素丸何處飛來,照人只是承平舊。兵塵萬里,家書三月,無言搔首。幾許光陰,幾回歡聚,長教分手。料婆娑桂樹,多應(yīng)笑我,憔悴似,金城柳……不負人生,古來唯有,中秋重九”,因了家國的破亡,已是將唐宋以來的千般情緒,借著李杜舊詞句,與中秋明月融為一闕了。(李麗丹)


  轉(zhuǎn)自:天津日報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quán)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quán)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的權(quán)力。凡轉(zhuǎn)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多措并舉穩(wěn)外貿(mào) 動力強勁底氣足 多措并舉穩(wěn)外貿(mào) 動力強勁底氣足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微信公眾號

版權(quán)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