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網癮少年":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02





  網絡成癮的孩子們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家長和社會習慣從成年人的角度去評判猜度,卻很少傾聽“網癮少年”的真實想法。


  近期,記者采訪了近10名有相關情況的青少年,超過一半的孩子表示,所謂的“網癮”,是他們逃避現(xiàn)實壓力的一種方式。


  早在2005年,本報就有《部分孩子被家長“逼”進網吧》的報道。該報道援引專家當時的最新調研結果,指出不良的家庭關系模式已經成為青少年“網絡成癮”的重要導火索。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夾擊”下,因承擔過重學習壓力,尋求心靈解脫的孩子們被“逼”進網吧,借網消愁。


  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10多年過去了,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使人們接觸網絡更加便捷,也使網絡客觀上對孩子們的誘惑更多,網絡成癮的孩子也不需走進網吧,一部手機隨身,可立即進入“成癮”狀態(tài)。今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院長陸林指出,有一半的孩子在嚴重依賴網絡的背后,有與父母的關系、學業(yè)、注意缺陷障礙、焦慮或抑郁等問題。據統(tǒng)計,全世界范圍內青少年過度依賴網絡的發(fā)病率是6%,我國則稍高,接近10%。


  ——題記


  奪過手機,啪的一聲,手機碎裂,失去手機的小徐,一氣之下選擇離家出走……


  今年春節(jié)前,父親看到正在念高二的小徐拿著手機玩游戲,加上發(fā)現(xiàn)他早戀了,氣不打一處來,與兒子發(fā)生沖突。


  小徐與父母的關系也隨之碎裂。他選擇離家出走,白天打零工,晚上去網吧,偶爾回家。父母找到他,越教育,小徐越反感,“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很煩他們,他們說的話我是不會聽的”。


  通過長時間的聊天,小徐對記者有了信任,才說起自己的“身世”。他曾經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在廣州打工,他與爺爺奶奶在南昌生活。作為家里的長孫,爺爺對他格外溺愛,退休金的三分之一都花在他身上。


  直到上小學二年級,父母才回來照顧他。小徐告訴記者,父母突然回家,反而讓他不適應。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的成長并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另一方面,他們只關心成績,成績不好便打罵,粗暴的教育方式讓他難以接受。


  小學和初中,小徐還能妥協(xié),可是到了高中,實在無法認同父母的理念,親子關系就此破裂了。


  “我沒有網癮,就是個人的自控力比較差,不愿意面對父母。”小徐解釋說。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這群青少年有兩個共同點:其一,孩子被父母認定存在“網癮”,他們卻否認;其二,社會變化很快,孩子迅速長大,可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卻相對停滯。一旦雙方關系惡化,孩子選擇逃避家庭,最“便捷”的渠道和手段就是沉迷網絡。


  曾是留守兒童:只有做主播,才能找得到朋友


  精瘦的小熊眼神流露出憂郁,雖然不到14歲,但是他說話腔調像是成人,無所謂中夾帶著點江湖氣息。他說,父母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幾年前自己生日當天,父親從外地趕回來,一家三口團聚吃完生日蛋糕,父親就與母親離婚了。


  他“在父母的吵架聲中度過童年”。小學的課程簡單,他的成績也不錯,到了五六年級,就不再理會父母的爭吵,拿起手機打游戲,選擇與世界隔離。到了初中,他的成績從班級前幾名跌到了倒數(shù),如同對生活的信心,一落千丈。


  在父母眼里,他是典型的“網癮少年”,放學回來后,做完作業(yè),睡一覺,一兩點起床玩手機,玩到三四點,再繼續(xù)睡覺。


  耳鳴、眼花、精神萎靡……長期透支健康,身體亮起了紅燈,小熊也知道這樣做法不妥當,可是為什么這樣做?他給出了一個讓人吃驚的理由——賺錢。


  “做游戲直播賺錢,我想要盡快獨立,我并沒有網癮。”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月下來,一般有幾百元、多則有1000多元的收入。


  其實,小熊父母的經濟條件并不差,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也有工作,平時跟著奶奶生活,日常開銷也無需他操心,為什么他對金錢如此渴望?


  “賺錢是為了借錢給朋友。”小熊說,父母離婚后,學習成績不好,隨時會被父母打罵,在家里他并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找不到知音”。說到這里,他止不住地啜泣,繼而大哭。


  “這個社會很現(xiàn)實!自從我學習成績不好后,學校里的朋友就少了。”他說,盡管他知道用錢買不來朋友,一旦不給錢,新結識的小伙伴就會散去,友情不會長久。但這種暫時擁有朋友的感覺,他也很看重。


  與上學相比,游戲主播的角色更加吸引他,有成百上千人聽他解說,還有人給他刷禮物,有人關注,有人贊美。虛擬的場景,讓他覺得很有安全感,也很溫暖。


  生活的意義在哪里?對讀書并無興趣,他給自己設計的出路就是從事主播行業(yè)。他說:“做主播緩解了我的壓力,可以放松聊天,還可以賺錢,滿足了。”


  如果父母態(tài)度改善,能否再好好學習?小熊面對此問題,沉默了一會兒回答:“我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外人會誤以為,沉迷網絡的青少年心態(tài)會比較幼稚。其實不然,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就如小熊一般,心思很重,非常敏感,甚至表現(xiàn)出超過年齡的成熟。歸根結底,留守兒童的生活經歷,讓他們長期缺愛。


  應試教育下的孩子:不知如何處理微妙的情感問題


  帥氣的胡寧寧話不多,喜歡笑。他是西南一所知名高校的大學生。在家長眼中,他擁有典型的“網癮”癥狀。他說,大一時開始曠課了,之后聽不懂課程,就在宿舍打游戲、看動漫。


  在深入交流時,他透露心中隱秘信息——他是同性戀者。遇到的“網癮問題”,也源于大學期間一次失敗的同性交友。


  “我在青春期時,就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同性,當時特別害怕,覺得這樣不對,就不斷壓抑自己。”胡寧寧說,初中學習節(jié)奏緊張,也沒有多想此事。


  到了大學,胡寧寧加入了同性戀者交友群,在里面認識了一名大三的學長,開始交往,后來兩人租房同居了,“我經常發(fā)小脾氣,在一起半年,經常吵架,最后分手了。”


  他說起這段感情,之后的一年多時間,他都沒有走出來,等待過挽回,也考慮過自殺。沒有傾訴的朋友,他也不知道該怎么應對,只好以打游戲逃避感情的失敗。


  沉迷游戲、不上課,老師也試圖勸說,無果,只得叫來家長。后來,他選擇休學一年。


  “我與父母的關系特別差,常常發(fā)生沖突。”胡寧寧說,白天把自己鎖在屋里玩游戲,他最受不了的就是父母的嘮叨。


  他覺得父母有功利的一面,以前,只要求自己學習成績好,考上大學,就能改變命運,其他的一切都無所謂。不用他碰家務,也不許和成績差的同學交往,只要他埋頭學習,一切就好。


  面對功利的溺愛,他也會用優(yōu)異的成績來取悅父母。無形之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付出的代價是生活能力低下,感情問題上脆弱得不堪一擊。與其說他感情失敗,不如說他身上缺乏基本的抗逆力。


  在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父母支起了溫室呵護他,可換來的卻是他對父母的痛恨。


  父愛缺失的孩子:好奇異性的追求


  15歲的浙江女孩羅曉說:“如果不化妝,活著就沒有意義”。她身材高挑,看起來十七八歲的樣子。她5歲時,父母離異,此后就跟著外婆生活,在家人眼里這是個難管教的孩子。


  她的最大樂趣在于,化好妝玩直播、錄小視頻、與朋友互動,還喜歡喝奶茶、逛街、去KTV唱歌,讓她受不了的是去學校,覺得太無聊。


  有一次,母親著急了,把她反鎖在家里,勒令不許出門。羅曉實在憋不住,從窗戶爬下了四樓。“壞女孩”,是別人曾經給她貼上的標簽。


  社會上不少男孩追求羅曉,她說,“這是幸福的事情”。她選擇愛情的標準很簡單,喜歡會照顧人的男孩,還必須要長得帥。


  13歲那年,羅曉第一次和男孩發(fā)生性關系。數(shù)了數(shù),交往過的男孩已有20名左右,長則兩個月,短則一兩天。談到這里,她的表情并沒有顯示出任何羞澀。


  與母親的沖突最終爆發(fā)了。母親找了一幫朋友,把羅曉截住,拉著她要離開。羅曉沒有同意,母親哭著求她“別在外面鬼混了”。羅曉坐在車里,情緒也崩潰了,沖著開車的朋友大嚷,“別管她,撞過去!”


  羅曉知道母親不容易。但父母離異后,父親再婚,根本不管她,母親忙于生意,見面機會很少,每天給她100元零花錢。她與父母從來沒有談心的機會,感覺不到點滴的溫暖。


  在內心深處,她對母親的管教并不認同,比如母親不讓她蹺二郎腿,“她自己卻做不到”。羅曉也嘗試質疑,母親給他的回答:“大人可以,小孩不允許。”


  羅曉卻不以為然:“她對我的要求,自己都做不到,憑什么要求我做到?”


  沉迷網絡的女孩幾乎有共同的生活體驗——爸爸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愛,加上缺少社會支持,他們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與男孩接觸。她們對愛情的認識模糊不清,模仿成人的方式尋求來自異性的關懷。(記者 章正)


  (本文出現(xiàn)的名字均為化名)


  原標題:從被“逼”進網吧到被“逼”近手機 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孩子網絡成癮,是為逃避現(xiàn)實中的各種壓力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y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前三季度工業(yè)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