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古詩文:愿你心中詩詞激蕩 眼里閃爍光芒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1-22





  教育部組織專家學者歷時四年修訂完成的高中語文課本通過了國家教材委員會的審查,將于今年年底印發(fā)。此次修訂最大的變化之一,則是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消息一出便引起眾聲喧嘩——“幸好我畢業(yè)得早”、“回想起了當年被《××××》支配的恐懼”“背這些除了考試還有什么用?還不是早忘光了”等等聲音不絕于耳。
 
  然而,如果沒有這些古詩文的記載,我們不會發(fā)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著如此的偉大之美。也許背過的東西會被時間消磨忘記,但是這些古詩文所蘊含的美卻能永遠在心底留存。
 
  今天,文藝星青年與您一起,在這些經典的古詩文中,發(fā)現美、欣賞美,并最終將其銘記于心,感受其獨特魅力。愿你心中有古詩詞激蕩,眼里閃爍出萬丈光芒。
 
  看見雨后黃昏,靜謐山谷,我們會吟誦“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維)
 
  聽見樂聲優(yōu)美動聽,起伏多變,我們將其形容為“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李憑箜篌引》李賀)
 
  面對晚霞彌漫的鄱陽湖,水汽氤氳,湖光瀲滟,我們沉醉于“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王勃)
 
  登泰山觀日出,太陽將出之時,我們感嘆道“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登泰山記》姚鼐)
 
  阿房宮氣勢恢宏,雖然我們如今已經難覓其蹤,但“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寥寥數語便讓我們感受到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阿房宮賦》杜牧)
 
  賞情
 
  除了景物之外,古詩文中的感情也往往讓人陶醉不已。我們在誦讀的過程中,往往也會受到作者的感染,細細品味他們蘊含在詞句中的密密情思。
 
  獨自一人出門在外,思鄉(xiāng)情切,“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雖虛而實,道盡對故鄉(xiāng)親友的思念。(《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兩地相隔,無法相見,一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傾訴兩地離愁。(《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長日漫漫,淚光迷蒙,無邊絲雨細如愁,“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紛茫復雜的悲涼思緒躍然紙上。(《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
 
  逢年過節(jié)、放假回家,歸心似箭之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家的急切心情展露無遺。(《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緬懷逝去的愛人,一往情深,“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睹物思人,懷念之情寄予文字。(《項脊軒志》歸有光)
 
  寫作
 
  在寫景、抒情的過程中,作者往往會巧思泉涌,用不同的手法,在寫作的過程中將其所想要描繪的東西,至臻至美地表達出來,這些往往是可以讓我們借鑒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將琴聲比喻成雨滴,再將雨滴比作珍珠,琴聲在作者的筆觸間傾瀉而下。(《琵琶行》白居易)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沒有直接寫與客對酌甚歡的場面,反而通過這兩句話的側面描寫,烘托出酒席氣氛之熱烈。(《客至》杜甫)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曾經在杜牧筆下十里春風拂過的繁華揚州,如今只有叢生而旺盛的薺麥,兩相對比,道出戰(zhàn)爭給揚州城帶來的殘破衰敗。(《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短短25字,將情景交融于一體,用色彩斑斕的秋景,反襯出崔鶯鶯與張生分別時的不舍心境。(《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王實甫)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無數青山終究遮不住江水東流,暮色蒼茫之下,哪堪聽聞陣陣鷓鴣鳴?作者借景抒情,道出對建炎年間國事艱危之沉痛追懷。(《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為人
 
  古人總結出來的許多人生感悟與道理,都凝結在這些古詩文中。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但這些精神卻歷久彌新,值得傳承。
 
  人生在世,應矢志不渝,堅定信念,“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面對諸多挑戰(zhàn),正是要有如此的志氣。(《論語十二章》)
 
  活到老,學到老,虛心向學是永遠不該放棄的事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師說》韓愈)
 
  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須深入實際,認真調查,“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求實精神不可棄。(《石鐘山記》蘇軾)
 
  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不可一蹴而就,“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勸學》荀子)
 
  也許有人會覺得,要做到上面這些、要懂這么多古詩文,那得看到什么時候?在這里,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在本文中引用的所有句子,全部選自教育部此次推薦背誦的72篇古詩文。
 
  蘇軾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想真的做到這個境界,就不妨從誦讀這課堂上的72篇古詩文中開始吧。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古詩文也成“網紅” 綜藝節(jié)目“黑馬”能跑多遠?

    唐詩、宋詞成了“網紅”,論語、詩經也成了“網紅”,2017年以來電視綜藝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之一變。與古詩文相關的傳統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一騎絕塵”,成為收視率和網絡播放量激增的“黑馬”。
    2017-06-14
  •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的簡介、由來、傳說、習俗與詩詞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jié)的簡介、由來、傳說、習俗與詩詞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jié),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這是中國傳統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2017-08-25
  • 央視推詩詞新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

      領跑2018央視綜合頻道重點節(jié)目資源推介會近日在京舉行,《挑戰(zhàn)不可能》《加油!向未來》《等著我》等多檔常青品牌節(jié)目和詩詞文化音樂節(jié)目《經典詠流傳》《機智過人》等創(chuàng)新節(jié)目悉數亮相?! ±^《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
    2017-12-19
  • 《中國詩詞大會3》春節(jié)回歸

    2018年的節(jié)目安排除春節(jié)期間將推出備受觀眾期待的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外,科教頻道的經典王牌節(jié)目《中國記憶》和《中國好書》將全面升級,而《百家講壇》《讀書》《探索·發(fā)現》等三大文化欄目也將全面改版。
    2018-01-18

熱點視頻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