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適逢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二十個節(jié)氣——小雪。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平臺分享了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的二十四節(jié)氣原畫混剪視頻,向海外網友介紹中國小雪節(jié)氣。網友紛紛贊嘆其中蘊含的中式美學,也對這部紀錄片表現的中華歷史文化產生了深入探索的興趣。
紀錄片是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重要的文藝類型。近年來,國產紀錄片國際傳播持續(xù)向好,為更多國家觀眾了解中國提供了獨特的窗口。國家廣電總局發(fā)展研究中心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朱新梅說:“越來越多國產紀錄片通過商業(yè)發(fā)行、國際合拍、互播展播贈播等方式進入國際主流媒體播出;互聯(lián)網平臺成為國產紀錄片國際傳播的重要平臺;國產紀錄片開始系列化、IP化,品牌影響力持續(xù)提升?!?br/>
講述海內外共同關注的故事
紀錄片《中國》第三季由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指導,湖南衛(wèi)視、芒果TV、伯璟文化出品,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lián)合出品,自10月1日起在湖南衛(wèi)視、芒果TV播出,共12集?!吨袊返谝患局v述春秋到盛唐的中國歷史,第二季聚焦從唐代到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第三季追溯上古三代,探尋中華文明的源流,以盤古創(chuàng)世開篇,到西周禮樂結束?!吨袊烦銎啡?、總導演李東珅介紹,節(jié)目組查閱了大量考古資料與歷史文獻,融入最新考古發(fā)掘和研究成果,并邀請知名歷史學專家、考古專家提供學術支撐。
《中國》第三季播出后,不但受到國內觀眾的稱贊,而且得到海外媒體的關注。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已有美聯(lián)社、德新社、《越南新聞》官網、韓國經濟新聞網、墨西哥Quadratin新聞社等許多外媒對其進行報道。
一部講述中國歷史的紀錄片,何以引發(fā)外媒關注?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視聽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韓飛認為,從題材內容來說,《中國》第三季關注上古文明,其中有一部分是神話傳說,而世界幾大文明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世神話,“關于創(chuàng)世的原命題,是人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從這樣一個共同關注點出發(fā)分享彼此的故事,是一種文化和文明互鑒”。
無獨有偶,從去年起,新西蘭邊鋒電影節(jié)、英國謝菲爾德紀錄片電影節(jié)、美國迪士尼、時代華納以及奧地利紅牛TV等紛紛關注一部尚在后期制作中的中國紀錄電影——《看不見的頂峰》。影片講述中國盲人登山家張洪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已于10月27日全國公映。登山運動、極限運動等體育項目在海外十分流行,也正在中國快速發(fā)展和普及,這是這部影片受到海內外關注的原因之一。該片導演、北京欣欣向陽影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范立欣是中國首位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長篇商業(yè)報道獎的導演,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具體的人的故事,也是具有普遍感染力的故事”,所以很適合海外傳播。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新媒體事業(yè)部主任、導演劉幗軼也執(zhí)導過兩部講述中國普通人故事的紀錄片,并在國外取得較好反響。一部是反映中國中年女性更年期生存狀態(tài)的《女人五十》,在墨西哥、瑞士、德國放映后,有當地觀眾感慨地說:“看片后理解了媽媽。如果媽媽看了,得知其實世界各國的女性都在經歷和她同樣的事情,她的焦慮也許能得到緩解。”另一部紀錄片《采棉時節(jié)》反映了新疆棉農的真實生活,在英國、德國、俄羅斯、阿拉伯語地區(qū)放映后,有觀眾表示,原來普天下的父母都一樣會為了孩子而殫精竭慮、努力工作。劉幗軼說,這兩部紀錄片能夠得到海外觀眾的認可,原因就在于“不同文化和國度的人們都具有同理心,在片中找到了共情之處”。
朱新梅、韓飛都曾對國產紀錄片的海外傳播做過大量研究。他們介紹,較之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紀錄片國際傳播是一種小眾傳播,主要收視人群為知識群體,他們收看紀錄片的主要目的是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對節(jié)目的真實性、準確性、視角獨特性以及信息量等有較高要求。從題材上說,當前海外市場對中國美食類、自然類、動植物類、文化類紀錄片有較大需求。國產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國家公園:野生動物王國》分別從美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動物的角度切入,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播出。《故宮》講述中國歷代宮殿故事,故宮是中國文化標志性元素,海外關注度高;另一部聚焦動物的《與象同行》,追蹤記錄云南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家族的北移南歸過程,曾引發(fā)全球“云追象”熱潮。
用國際化視野進行創(chuàng)作
“國產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并不容易。如果把歷史講淺了,國內觀眾不滿足;講深了,國外觀眾很難理解這段陌生的歷史?!崩顤|珅說。但他也強調:“《中國》第三季真是我人生中極為過癮的一次創(chuàng)作。”
無論中外觀眾,首先都會被《中國》第三季呈現的“又美又潮”的中國神話所震撼。該片“繪畫+動效”的做法,是紀錄片影像的創(chuàng)舉:先由一群青年畫家在大量可考的圖文資料支撐下,用上千幅畫作描繪上古的神祇、人物與事件,再通過CG(計算機生成圖像)技術讓畫作動起來,同時在12集中每三四集再變換一次影像邏輯?!啊吨袊返谌疽灾袊嫳憩F中國史,總體影像風格最終卻是國際化的?!崩顤|珅說,“無論從考古學、史學角度看,還是從講述方法看,《中國》第三季的國際化程度都是三季里最高的?!?br/>
韓飛評價,與前兩季依靠精致的實體置景和造型手段打造情境化的歷史場景不同,《中國》第三季用“原畫+CG”模式,為觀眾鉤織了繁復的關于上古文明的想象空間,也使新國畫成為視聽國際傳播的寶貴嘗試。
相較于其他藝術門類的中國創(chuàng)作者,中國紀錄片人不少曾多年留學或者旅居海外,是更為國際化的創(chuàng)作群體。劉幗軼將多年留學德國所受的熏陶和自己的大量藝術實踐經驗,沉淀為“尊重”二字:要尊重拍攝對象,長時間蹲守拍攝時,要讓拍攝對象自由自在地呈現自己的生活,說他想說的話;要尊重觀眾,不能把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強加給觀眾,尤其是國際傳播時,更要尊重海外觀眾,讓他們看完紀錄片后得出自己的結論,甚至不止一個結論;還要尊重自己,以自己對現在生活的真實認知和創(chuàng)作階段的真實狀況,表達對周圍事物的看法?!凹o錄片本身就是國際化的語言”,劉幗軼說,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要真正回歸創(chuàng)作本身,用更高的專業(yè)度打造出更好的作品,才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接受,“這是紀錄片國際傳播的重要前提”。
范立欣則強調根據國內外不同的市場“量體裁衣”。在國內,《看不見的頂峰》將借不久前正式啟動的中國電影分線發(fā)行模式的東風,進行長線放映和精細化運作,依靠好口碑打通不同社群或圈子,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回應。影片在海外的推廣和發(fā)行上映也正在穩(wěn)步推進中,將積極爭取參加各大紀錄電影節(jié)展,進一步提高知名度。他透露了一個細節(jié):《看不見的頂峰》起先剪輯的公映版本有30多分鐘表現張洪和妻子的家庭生活等內容,后來根據國外紀錄片專家的建議,將這部分減少了5分鐘,以適應海外觀眾的欣賞習慣。
中外合作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
不少網友曾在抖音、B站、小紅書上刷到過對《中國》第三季進行“二創(chuàng)”的短視頻,多條點贊超過50萬。李東珅介紹,目前《中國》第三季所有素材都已向全球開放:“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一個嘗試。通過《中國》這三季,我們用自己的歷史邏輯完整地講了一遍中國歷史,其實所有海內外人士都可以不斷重新挖掘,再講他們所理解、能理解的中國歷史。”他也歡迎國外團隊或制作公司甚至熟悉國外話語體系又對中國文化有所認知的觀眾,一起對這部系列紀錄片進行深度的國際化改造,使之傳播得更久遠。
“合作”確實是紀錄片對外傳播中的關鍵詞。范立欣2009年導演的紀錄電影《歸途列車》由多國合拍,講述一對中國農民工夫婦及其一雙兒女在大時代之下的親情故事與矛盾抉擇,獲得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投資,宣傳和發(fā)行各有自己的渠道,還在海外獲得十余個獎項。后來他執(zhí)導的講述四川大山里拳擊手故事的紀錄片《千錘百煉》、動物題材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等,也都采取中外合拍的方式,立項之初就在世界紀錄片交易市場做提案,各國電視臺預購作品播出權,等作品拍成后播出,獲得了廣泛影響力。
10年來,中國的紀錄片市場不斷擴大,海外對講述中國故事的紀錄片也有了更大的興趣和期待,大量海外紀錄片人士希望與中國合作拍攝紀錄片。范立欣認為,應建立一個更好的合作交流機制,“海內外制作公司之間從點狀的、線條式的合作,形成一張更密切的網,從而推動建設一個更加蓬勃發(fā)展的紀錄片市場”。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