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曾經,王維用這樣的詩句描繪了殺敵報國的少年英雄。而當下,面對思維活躍的青年一代,如何呈現并傳承這份家國情懷,或許湖南衛(wèi)視“青春進行時”劇場正在熱播的《大宋少年志》為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思路。
立意深遠 盡顯家國情懷
初聽《大宋少年志》的名字,或許感覺并沒有所謂的“亮點”。然而,當真正揭開劇情層層面紗走進這部以宋夏之間長達百年的戰(zhàn)爭為背景的故事時,我們看到,一群少年受到家國情懷的感召與指引,實現從懵懂幼稚到懂得犧牲、理解忠誠的蛻變,而“少年志”這三個字正是對劇中這群大宋少年一身正氣的精準概括。
“它不是賣一個概念,而是真的有血有肉的劇本。”該劇導演伊崢介紹,《大宋少年志》將傳奇故事、少年成長和家國情懷相互交織,以年輕人的方式書寫了青春正能量。雖然劇中的孩子們身處宋朝,但就他們的處境、他們的成長以及遇到的問題而言和當下年輕人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也正是由于這些共通之處,讓身處今天的年輕人找到了更多共鳴。
同時,《大宋少年志》通過這些少年殊途同歸的心路歷程,也折射出了中國人家國情懷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劇中通過探討家國情懷和個人成長之間的辯證關系,更讓當下注重個人價值和個人追求的年青一代理解到,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社會與個體、家國與個人之間并不是矛盾關系,而是相互聯結、相互賦能的。從這一層面來說,《大宋少年志》對當今時代的年輕人不僅具有感染力,更具有說服力。
獨特視角 詮釋少年擔當
正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在《大宋少年志》中可以看到,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的少年有著各自不同的立志之路。劇中趙簡和王寬從一開始就明了自己的信念,一個立志“女子也要建功立業(yè),興國安邦”,一個堅守“在黑暗中前行,心中也要有光”,他們堅守內心信念、不為外物所動的成長歷程感動了很多觀眾。
而劇中元仲辛、薛映、韋衙內、裴景等人物則隨著故事的發(fā)展逐漸走出迷茫,發(fā)掘出自己內心的閃光一面,一旦確立志向,便能夠擇善固執(zhí),不負初心。
透過劇情可以看到,元仲辛從小命運多舛、混跡市井,是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年”,唯一想守護的只是從小照顧自己、相信自己的兄長。然而,在一次次考驗之后,他逐漸理解了兄長所堅守的忠義正道,最終選擇接過兄長傳遞的薪火,為天下安寧和百姓幸福而戰(zhàn)。
同時,女主角趙簡自小堅信“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樣能做到”,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這讓她在強敵當前之際不憂不懼,用實力取得勝利,守護天下安寧和百姓平安。
身份懸殊、性格各異的6位少年集結起來,伴隨著謎團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場關于守護與成長的棋局已經悄然落子。
關注成長 產生強烈共鳴
作為中國人血脈傳承的一段文化基因,濃重的家國情懷一直是讓中國文化保持精氣神的不竭養(yǎng)料。古今中外,努力掙脫世俗拘束、在成長路上建功立業(yè)的少年英雄都是各個時代永恒的主角。但就影視作品而言,有時往往或多或少的臉譜化和符號化傾向總不免讓人產生距離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問題,《大宋少年志》在劇本及制作過程中力求打造更多的不一樣,從中讓觀眾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和觀眾熟悉的“組團冒險”故事略有不同,劇中少年們加入團隊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為了自己,有的是為了他人,有的是為了原則,還有的不知道為了什么,因此,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部成長史,各自在尋找“自己”的軌跡里,演繹著少年獨有的精神世界和成長命題。然而,隨著他們與外界的互動不斷深入,個體與家國天下之間的血脈相連便自然地被逐漸喚醒。最終,在家國情懷的召喚之下,本來志趣各異的他們經歷各種淬煉,最終擰成一股信念,在相互扶助中一往無前,保衛(wèi)天下安寧,也因為成長看到了更好的自己。這種從“小我”到“大我”,最終實現“真我”的少年成長歷程,契合當下年輕觀眾的成長體驗,讓觀眾對這群千年前的“同齡人”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對于當下的“90后”“00后”年輕觀眾而言,他們既生長在一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時代,對個性張揚與個體價值的珍視程度不言而喻。同時,他們又切身感受著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所帶來的自豪感和熱血感?!洞笏紊倌曛尽氛峭ㄟ^打造出一場兼具少年成長與家國熱血的饕餮盛宴,在以青春、熱血、正能量為主題詞的暑期劇集市場上激起了一片漣漪。
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