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美學的文化基因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1-20





  中華美學精神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生長發(fā)育的,中國古典藝術、古典美學是其根本,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傳統(tǒng)農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統(tǒng),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基礎。中國人對自然的親和態(tài)度,對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對植物鳥蟲細膩的審美,對四季規(guī)律的準確把握,對田園生活詩意的美化,對安土樂居落葉歸根的期盼,無不體現出溫帶大陸性氣候中農耕民族的自然審美偏向。士人和僧道構筑的精神天地與世俗社會現實世界拉開了些許距離,但關注的焦灼目光從未移開,甚至是以退為進、以隱促出,以超脫之姿態(tài)求深度精神介入,無為而無不為。先天下而憂后天下而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詩抒情言志不脫此道,詩意追求是所有藝術的共同點,因而古典美學精神貫穿于中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情感世界和藝術創(chuàng)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審美趣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易學的簡易變易不易三原則奠定了中國古代美標準的基本原則,先秦百家爭鳴的開放性成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發(fā)點。秦之峻厲,漢之雄渾,魏晉風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統(tǒng),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氣息不同,審美情趣嬗變軌跡可循。一代之精神氣質影響其藝術風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階段又有明顯差異。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剛健,盛期尚華美開放,中期多元并舉,晚期靡麗詭異。
 
  傳統(tǒng)文化是傳而統(tǒng)之的文化,流傳長久說明其有著歷史合理性和時代適應性,在精神領域占統(tǒng)治地位,說明其理論形式的完善與精致,植根傳統(tǒng)文化的中華美學精神不僅與意識形態(tài)的顯性結構相合,也滲透到民族心理的潛意識層面,是集體無意識的共同傾向,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了解中國人的性情和訴求,難以服眾。
 
  中國古典美學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為至高標準,在世界美學之林獨樹一幟。大俗大雅、雅俗共賞、雅俗轉化,使高雅藝術和民間藝術內在溝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園立石中有天機野趣,世外高人擔水砍柴間也解悟土風妙道。經驗形態(tài)的古典美學在各類藝術品評中品味生活,藝術家則在曲水流觴、漁樵唱晚的生活嬉戲中感悟藝術真諦。
 
  中國古典美學與日常生活審美密切聯系,日用品直接成為藝術品系列,工藝美術中體現文人雅趣,雖然缺失話語權的實用藝術和生活審美觀沒能在文字系統(tǒng)獲得傳承優(yōu)勢,但卻以器物形式實實在在支撐起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銅器、鐵器、金器、漆器、木器、竹器、藤器、瓷器、絲綢、刺繡等等,民俗文化與器物制作水乳交融,處處體現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意義支撐,百姓日用中見文化之道,形成傳統(tǒng)審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日常生活審美中百姓福樂人生觀居主導地位,吉利祥和成為主要審美訴求,福祿壽喜成為民間藝術主題,各種諧音似形的世俗生活幸福的吉兆祝福,成為實用工藝品的象征意義源頭和想象空間框架,與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話主題形成鮮明對照。如果不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浸染,則會發(fā)現很多怪誕審美意象,無法解釋。如五福捧壽中蝙蝠形象,馬上封侯的騎馬猴,大吉大利的公雞荔枝圖等等,對于外國人恐怕都是無法以常識和形式規(guī)律來推斷的審美怪癖。連我們早已習慣的龍的形象,西方語境中也會認為是惡龍和丑陋爬蟲,可見審美情趣與文化系統(tǒng)密不可分,尤其在穩(wěn)定傳承的民間工藝中深藏著審美文化基因密碼。
 
  民間審美文化的理論研究還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旅游文化資源開發(fā)、民間工藝市場、土風藝術風潮等也起到了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作用。
 
  文人趣味往往是審美文化體系中最精微高尚的品味,與民族文化的最復雜層面相呼應。在宗教意識相對淡薄,崇尚文治科舉取士的中國,文人趣味便成了審美領域的引領者,權貴和百姓均樂于附庸風雅,文人趣味曲高和寡但自命不凡。文人因本身就是藝術生產者和專業(yè)評判者,盡管常常遭受宗教道德政治文化的強勢沖擊,但長久看來仍始終把握圈內話語權,有禁得住藝術史考驗的審美標準,能形成精神領域的獨特傳承系統(tǒng),文脈不斷。
 
  中國古典美學旨趣在文人品味中體現出崇尚自然率性淡泊沖和清秀典雅的特質,獨樹一幟。
 
  農耕文明的早熟導致中國人很早就相信人定勝天,腳踏實地謀生存,實用理性抑制了理論理性和宗教狂熱,藝術的神話主題和對極致理想的追求缺乏強勁動力。
 
  樸素的陰陽五行觀念中孕育出陰陽和合化生萬物的美學理念,易學的生命哲學,道家的樸素自然,佛家的超脫境界,民間宗教巫術的奇詭想象,均對古典美學的氣韻、神采、意境等范疇有建構作用,在世俗情懷外開辟出精神超越的開闊空間,對中國文化理想層面的構建有促進作用。
 
  中國古典美學系統(tǒng)在古典文化的四大審美趣味中含蘊而成,又通過生活情趣和藝術品評上升到理論層面。與西方體系性美學自上而下的哲學血統(tǒng)不同,中國古典美學是從藝術品評經驗中滋蔓出的經驗形態(tài),自下而上,升華而成,與藝術體驗息息相關。詩品詞話畫論書法曲論劇評小說評點等等,無一不細致入微曲盡其妙。讀中國美學能找到寫詩作畫門徑,能分出上中下品,能成為藝術家知音,具備精微的內行品味和深厚的藝術涵養(yǎng),真的是內行看門道。
 
  中國古典美學是中華美學精神理論建構的優(yōu)質精神資源。作者:楊嵐(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轉自:光明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在京揭曉

    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在京揭曉

    3月16日, 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男兒行》《云胡不喜》《雪中悍刀行》等10部作品入選已完結作品榜,《亂世宏圖》《血歌行》《一寸山河》等10部作品入選未完結作品榜。此次活動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
    2017-03-27
  • 《中國家教百年》在京首發(fā) 展示眾多鮮知史料

    3月19日,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家教百年》首發(fā)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北師大教授博導陳建翔、王曉輝、袁桂林,著名作家韓小蕙,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等參加。
    2017-03-27
  • 新型VS傳統(tǒng):愛讀書的中國人正在增多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 86本,較2015年增加了0 02本;2016年手機閱讀率達到66 1%,已經連續(xù)8年增長。
    2017-05-18
  • 網絡文學海外受歡迎 中國網文為何走紅

    去年開始,一家名為wuxiaworld的網站進入大眾視野,中國人一般稱之為武俠世界。雖以武俠命名,但它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美國網站。創(chuàng)始人叫賴靜平,曾是美國駐越南大使館的一名外交官。在網站上,他的網名是RWX,是金庸小說《笑傲...
    2017-05-22

熱點視頻

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fā)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fā)表重要講話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