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中國經(jīng)典,傳播還是誤讀


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23-04-22





  第一次看到三國題材游戲《臥龍:蒼天隕落》(以下簡稱《臥龍》),以為是某國產(chǎn)游戲廠商的手筆。它有中國歷史感的場景設計、中國式的武打動作風格,還有仿佛來自《山海經(jīng)》里的神獸……令人想起已經(jīng)預熱三年至今還未發(fā)售的《黑神話:悟空》。但《臥龍》并非國產(chǎn)游戲,而是出自日本游戲廠商光榮。不過,這也不意外,該公司之前推出的《三國志》系列和《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都已成三國游戲的代表,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玩家群體。


  這也不由得令人想起,近年來外國改編中國題材的影視和游戲作品逐漸增多,其中尤以對《三國演義》《西游記》的改編為熱門,盡管作品褒貶不一,但大都難逃“魔改”的質疑。這些“魔改”中國名著的作品,是在傳播中國文化,還是在誤讀中國文化?其引發(fā)國內關注的同時,也給中國文化海外傳播以啟示。


  呂布、貂蟬成了兄妹,離譜嗎


  外國人“魔改”中國名著,有時候也許因為真的不懂。比如前幾年英國CA公司開發(fā)的游戲《全面戰(zhàn)爭:三國》一度成了“三國迷惑行為”大賞,最出名的是武將關羽口中會冒出這樣的臺詞:“什么忠于舊主,還是小命要緊?!边@顯然有違關羽的人設。因中國玩家頻繁吐槽,該游戲不得不在后來的更新中做了修復,“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歷史關系,關羽和張飛不會再背叛他們的結義兄弟劉備。此外,關羽不會背叛任何人”。


  相比之下,《臥龍》的“魔改”更像一種明知故犯。《臥龍》講述了從公元184年到公元200年這17年間的故事,通過虛構的玩家角色串起黃巾起義、黨錮之亂、三英戰(zhàn)呂布、濮陽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等歷史事件,但主線劇情并不是圍繞匡扶漢室、群雄逐鹿展開,而是圍繞對禁忌丹藥的爭奪展開,甚至壓根就沒設置漢獻帝這個角色。而且,劇情作者似乎迷戀于重塑三國人物關系,不僅呂布和貂蟬被改成了兄妹,大喬還成了孫堅的義女……游戲中,把“漢室”換成了“丹藥”,三國里的正統(tǒng)之爭成了正邪之爭,曹操、劉備、孫堅、袁紹等人的行為動機,也就像武俠小說里各大門派高手搶奪武功秘籍一樣簡單明了。這讓人覺得,相比遵循中國文化原貌,《臥龍》更看重如何建立一個普世化的故事邏輯。把復雜的三國歷史改編成二元對立式、正道戰(zhàn)勝妖魔的簡單故事,顯然更利于大眾理解,也更容易打破文化傳播的隔閡。只不過對中國玩家來說,這種做了太多減法的故事過于單薄。


  在故事之外,《臥龍》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還是做到了認真考據(jù)。比如人物圖鑒中會對出場人物做詳細小傳,除了個別虛構角色外,大都符合歷史。游戲中加入了五行系統(tǒng),會在圖鑒中科普中國的五行說和相生相克理論。玩家被擊敗后,畫面中會出現(xiàn)“一敗涂地”字樣,也會解釋這一成語的含義,甚至注明其出自《史記》。


  這些細節(jié)上的嚴謹考據(jù),也更加令人覺得《臥龍》的“魔改”是在明知故犯,或者說是一種取舍上的考量。正如國內不少玩家覺得《臥龍》在游戲設計上可圈可點,劇情和人物上失之單薄,但對于海外傳播而言,這種劣勢也許反而會變?yōu)閮?yōu)勢。在B站上有不少UP主搬運的歐美游戲主播玩《臥龍》的視頻,他們對于故事本身并沒有什么接受障礙,許多人為了提高戰(zhàn)斗能力,也會去研究五行理論,這顯然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傳播的方式,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許多國產(chǎn)三國游戲、影視劇又何嘗不是在“魔改”。比如《見龍卸甲》里,老年趙云與虛構的曹操孫女曹嬰有感情糾葛;《銅雀臺》里,虛構了呂布與貂蟬的女兒靈雎去刺殺曹操;關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曹魏甄皇后的關系,大家也早就正史、野史不分了。對此司空見慣之下,國內玩家對《臥龍》里將呂布、貂蟬安排成兄妹這樣的情節(jié),也就有一種“五十步莫笑百步”的包容。


  由此可以看出三國題材在改編中的開放性,比如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里,生造出了眾多三國里的“女將”,孫尚香、祝融夫人這樣或許勉強有依據(jù),至于大喬、小喬、貂蟬、黃月英等人也能上場打仗簡直是異想天開了,甚至為了人物豐富性,還虛構了張飛的女兒星彩等。不過,這種“魔改”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三國群像中女性人物大都邊緣化的問題,拓展了三國題材的玩法。在國產(chǎn)桌游《三國殺》里,這些女武將的人設和人物形象很大程度地被參考和沿用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西游題材。在海外,這一題材同樣是被改編較多的。比如最近迪士尼拍攝的電視劇《西游ABC》,因為首位華裔奧斯卡影后楊紫瓊在其中出演觀音而頗為引人關注。該劇根據(jù)暢銷漫畫《美生中國人》改編,并融入了《西游記》中的故事和神話元素。從該劇近期發(fā)布的預告片來看,盡管頂著國產(chǎn)“仙俠風”造型的觀音和頂著“絕地武士風”造型的孫悟空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他們突然出現(xiàn)在美國學校里的畫面也頗為違和,多少令人為其中的中國文化的正宗程度捏一把汗,但不得不說,將古今兩種“西游”故事合二為一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是一個不錯的點子。


  對外國創(chuàng)作者“魔改”西游、三國題材的包容,或許也和本身國內對兩個IP開發(fā)的成熟有關。相比之下,《水滸傳》就沒那么幸運。此前,奈飛公司打算拍攝電影《水滸傳》的消息引發(fā)不少反對的聲音,有人擔心導演、編劇并不夠熟悉中國文化和原著精神,會誤導國外觀眾對這一中國經(jīng)典的理解。最近,某影視公司傳出要與韓國合拍中國古裝劇的消息同樣引發(fā)軒然大波,不少網(wǎng)友覺得制作韓國版的中國古裝劇不是文化輸出,而是將文化拱手讓人,會導致外國觀眾誤解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誕生地。最終,該公司放棄了中國故事海外版的拍攝計劃,表示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方式需要考量。


  在海外文化傳播中,我們的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能打出響亮國際認知度的中國文化符號還不夠多。這或許也使得我們在制作一個希望有世界影響的作品時,總是在表達什么、傳播什么、能夠影響誰上面考慮太多,擔心“試錯成本”太高,有時反而成了前進的負擔。例如當初《黑神話:悟空》大膽嘗試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表達的光環(huán),如今多少被《臥龍》的搶先問世沖淡了一些。盡管在很多人看來,《臥龍》的很多細節(jié)給人倉促上馬的觀感,但它確確實實已往前邁出了一步。這種“魔改”中國經(jīng)典故事在傳播中國文化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值得我們研究和深思。


  轉自:解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