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調控思路和調控手段“拐點”將到來
■ 從限購加速過渡到稅收等市場化手段
二三線城市紛紛調整限購政策
溫州 2013年8月
允許本地戶籍家庭在市區(qū)購買第二套住房。
天津 2014年4月
已在天津有兩套房但濱海新區(qū)無房的市民,可在濱海新區(qū)再購買一套商品房。
南寧 2014年4月25日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內部分城市居民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
無錫 2014年5月1日
放寬購房落戶條件,購買60平方米以上住宅即可落戶。
銅陵 2014年5月1日
在住房公積金貸款、契稅補貼、外地居民購房落戶等方面給予購房者優(yōu)惠。
海口 2014年6月1日
自6月1日起,海南省戶籍購房者在??谫弳翁追棵娣e120平方米以上可落戶五人。
沈陽 2014年6月10日
全面取消限購,本地人和外地人均可購多套住宅。
呼和浩特 2014年6月20日
居民購買商品住房時,不再要求提供住房套數(shù)查詢證明。
濟南 2014年7月10日
新房與二手房限購政策全面放開,本地人和外地人購房均沒有套數(shù)限制。
在樓市進入“拐點”的敏感時期,新華社昨日播發(fā)“五評房地產市場變局”系列文章之一。這是時隔四年多后,新華社再度發(fā)表針對樓市的系列評論。
在這篇題為《三個“拐點”辯證看》的評論文章中,作者首先指出,房地產“拐點”對不同地方意義不同,有的要及時調整,把握由“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的窗口期;有的還沒嘗過“黃金時代”的味道;也有的地方恐怕要為“青銅時代”甚至“黑鐵時代”做準備了。
文章接著指出,調控思路和調控手段“拐點”將到來?!笆袌鼋洕亲兓洕?,要求我們接受變化、分化并趨利避害。機械生硬地削市場變化和區(qū)域分化之足,適‘拐點’之履,誤人誤己?!?/p>
文章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盤棋一刀切的管理習慣、思維模式明顯不合時宜。31個省區(qū)市600多座城市,微觀市場活動瞬息萬變。一味藥,治百病,這種思維模式、調控方式,非“拐”不可。
文章最后強調,今天在中國很多城市,“買房能賺翻”的投機心態(tài)依然大量存在。買房者、土地財政的依靠者等各方應盡快迎來心態(tài)回歸理性的“拐點”。
新華社上一次就中國房地產連續(xù)發(fā)聲,還要追溯到2010年三四月之交,彼時樓市正處于瘋狂上漲期。新華社文章播發(fā)半個月后,“新國十條”出臺,中國樓市進入長達四年的“限購期”。
2010年3月28日至4月1日,新華社一連5天發(fā)表“新華時評”題目分別為《紅火景象下的樓市之憂》、《不能讓樓市成為投機者的樂園》、《堅決清除房價中的“腐敗成本”》、《瘋狂的房價叫板土地招拍掛》、《“土地財政”還能維持多久》,痛批土地財政以及腐敗現(xiàn)象所釀生的高地價、高房價。
這被認為是中央政府向高房價“開刀”的先兆。果不其然,僅半個月后,4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貸款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的1.1倍。4月17日,國務院又發(fā)出《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提出十條舉措即新“國十條”,旨在“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時隔四年后,在中國樓市庫存高企、成交低迷,一些城市陸續(xù)放開限購的背景下,新華社再度連續(xù)發(fā)聲,意味深長。
值得注意的是,新華社并不是近期第一個發(fā)聲的中央級媒體。 7月7日,《光明日報》發(fā)表題為《“樓市降溫”不是“崩盤”》的文章稱,目前的房價僅是階段性的回盤調整,而非全面崩盤。
今年以來,樓市表現(xiàn)進入下行通道,而一些城市也紛紛傳出取消或變相取消限購的消息。本月10日起,濟南已經實施三年的新房與二手房限購政策正式全面放開。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shù)據(jù)顯示,價格下降的占半數(shù)。6月份的房價數(shù)據(jù),預計將在本周末公布。
與“拐點”是否到來的爭論不同,對調控思路和手段“拐點”將到來的看法,共識遠大于分歧。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