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本應相安無事,等著過個好年,但,有人偏要惹出些是非來。
一切的起因,是2019年智能手機行業(yè)的一大熱點——折疊屏手機。
事情并不復雜,簡單回顧下來龍去脈。
首先主角分別是小米和柔宇。小米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就是雷軍的那個小米。至于柔宇,科技圈外人可能不大了解,不過即使是我們這樣的科技新聞工作者,在2018年10月之前,知道柔宇的其實也不多。
2018年10月發(fā)生了什么?
一句話概括就是,2018年10月,柔宇科技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可折疊手機——FlexPai柔派。
這可了不得,要知道,別說柔宇科技這樣一家之前默默無聞的廠商,即便是三星、蘋果、華為這樣的業(yè)界頂尖企業(yè),至今也沒搞出能量產(chǎn)上市的折疊屏手機。
這效果,基本等同于中美俄等大國還在爭論下一代戰(zhàn)機該怎么設計、怎么投產(chǎn)的時候,某犄角旮旯的一個八線小國家,突然宣布,我們已經(jīng)造出來了。
當然,靠不靠譜這不是重點,只是個前情提要。因為至今,你在主流電商平臺上還買不到柔宇的折疊手機,所以我們還是回到這幾天發(fā)生的是非上。
誰在撒謊
事情的開始,是小米總裁林斌在23日通過微博展示了小米的首款雙折疊手機。
手機廠商秀一下自家的好東西,本來也沒什么,但要命的點在于,林斌特別強調了一句,“在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后,我們做出了第一臺雙折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臺雙折疊手機。”
這有人就不樂意了。
第二天,柔宇科技的董事長、CEO劉自鴻通過個人微博放話,“When they go low, we gohar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然后,劉自鴻還轉發(fā)了一段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在朋友圈的一番評價。
樊俊超的評價很長,中心思想就是某公司很low,就是個手機組裝廠,“全球第一臺”“攻克技術”什么的,都是吹牛、造假,他家這玩意就是個三無(無技術、無量產(chǎn)、無整機)概念貨,并表示,全球首款可折疊柔性屏手機由柔宇發(fā)布。
沒指名道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罵的,就是小米。
小米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25日下午,小米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500來字,不長也不短,中心思想大概就是,他們純屬瞎扯。
到底誰有理?是小米吹牛,還是柔宇碰瓷?
很抱歉,即便綜合了目前的公開信息、企業(yè)內部人士消息以及一些小道消息,我們都沒法下定論。
因為,還是那個前置問題:不管是哪家,產(chǎn)品都還沒生產(chǎn)或大批量生產(chǎn)。
空口白牙的東西,怎么說都有理。
焦慮癥犯了
兩家企業(yè)為了個普通消費者短時間內還摸不到的產(chǎn)品,爭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究竟是何苦來哉?
形式主義一點的說法,叫保衛(wèi)自己的創(chuàng)新者形象。
實際一點的呢?焦慮,滿屏的焦慮。
一家一家來看。
先說此前名不見經(jīng)傳的柔宇。
按照官方資料,柔宇科技成立于2012年,比小米小兩歲。最開始,柔宇不是搞手機的,而是一家做柔性顯示屏的公司。
雖然名氣不大,但從公開信息來看,柔宇至今已經(jīng)進行了9次融資,估值超過50億美元。金主隊伍中,不乏IDG、深創(chuàng)投、中信資本等級別的大佬。
作為科技產(chǎn)業(yè)里的供應鏈廠商,這類公司一般是不太愿意站在聚光燈下的,都習慣悶聲發(fā)財,比如京東方、華星光電、友達、群創(chuàng),等等。
柔宇從“從幕后走到臺前”,從做屏幕走到做手機,和小米這種原本可以搞合作的企業(yè),懟了起來,很大程度上,也跟這停不下來的融資有關。
有媒體搞到一份2015年C輪前柔宇科技的融資資料,在投資期限一欄,寫道,公司計劃在2017——2019年間上市。
其中吸引投資者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能夠“大規(guī)模量產(chǎn)的全球獨創(chuàng)柔性顯示、柔性觸摸、以及基于柔性技術的創(chuàng)新智能終端。”
但現(xiàn)在看來,2018年發(fā)布的首款柔性屏手機還未大規(guī)模上市,就有小米之流搞事情,要把全球首款的名頭搶了去,這分明就是“搶我飯碗、斷我財路”。
所以,柔宇得焦慮。
小米呢?也焦慮。因為早先吃過這方面的虧。
2016年,小米最先提出了全面屏概念,還拿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全球首款全面屏”產(chǎn)品MIX,扣個引領潮流的帽子并不為過。
但之后的大起大落有點刺激,蘋果、華為、OPPO、vivo、榮耀……一大堆新奇、好玩、有創(chuàng)意的全面屏手機出現(xiàn),蓋過了小米的風頭。
風頭沒了不要命,關鍵在這一波全面屏的換機潮中,它影響到銷量——2018年,小米手機國內的出貨量穩(wěn)健地落后于華為、OPPO、vivo,位居老四。
2019年,行業(yè)熱點指向折疊屏:華為宣布將在2019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fā)布全球首款折疊屏5G手機;三星也表示將在2019年上半年發(fā)布折疊屏手機;OPPO、vivo也有推出折疊屏手機的計劃。
如此形勢下,小米要想借這一波新技術潮流讓出貨量回升、找回昔日榮光,先聲奪人總會多一些贏面。
這時候被人指著鼻尖,罵是個騙子,那同樣是“毀我清譽、斷我財路”,于名于利,都得回懟一波。
真的押中寶了嗎
小米和柔宇爭來爭去,都是基于一個前提:折疊屏手機市場前景無限光明。
果真如此?
很遺憾,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人敢打包票。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從技術上看,折疊屏對廠商的研發(fā)和技術配套能力要求極高,在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之前,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
雖然目前公布概念機的廠商都沒有公布具體細節(jié),但透過各家的專利,我們大致能知道,所謂的折疊屏,就是用新材料代替現(xiàn)有的顯示基板,讓它變軟。
看起來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對于手機這種內部空間幾乎已經(jīng)到極致的超微型計算機來說,搞折疊屏,真的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不用玻璃了,代替玻璃的新材料,總要經(jīng)得起幾十萬上百萬次的彎曲損耗吧。
屏幕折疊了,電池、系統(tǒng)、軟件、應用也得想辦法跟著一起折疊吧。
整機掰彎了,電路板和元器件在折疊同時得保證安全吧。
器件更新了,要大規(guī)模上市,供應鏈的產(chǎn)能總得跟上吧。
……
總之,沒一個是軟骨頭。
能不能跨越這些硬件障礙,拿出一款真正完善的產(chǎn)品,真不是簡單做個工程樣機,或者展示個概念機視頻,就能實現(xiàn)的。
另一方面,邁過硬件的門檻,還有消費者接受度的挑戰(zhàn)。
智能手機從小屏到大屏再到全面屏,消費者對手機屏幕的感受除了越來越大以外,其實沒有本質改變,手機交互的顯示效果始終是在一個屏幕上。
折疊屏手機看似一項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但技術創(chuàng)新的價值很大程度還取決于應用與體驗。
此前某手機廠商曾推出同樣酷炫的雙屏手機,為“他拍”“分屏”等應用提供更優(yōu)操作。但真正到消費者手里后,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新奇應用,根本不是高頻或剛需應用。
說白了,一開始新鮮,玩過一兩次后,就扔墻角落灰去了。
當然,不否認創(chuàng)新精神,也不否定未來需求的不可預見性,但折疊手機如果不顧及用戶體驗,只是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那簡直就是耍流氓。
從這個意義說,為了“首款折疊屏”爭論不休,固然是在爭奪新一波技術紅利,為當下計。
但從長遠計,如果要想站在行業(yè)的風口浪尖而不被打趴下,還是得有顛覆式原始創(chuàng)新或者核心技術的研發(fā)生產(chǎn)能力。
否則,浪潮褪去,大家都是羅永浩所吐槽的“組裝貨”,吃別人的殘羹剩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