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形形色色的酸奶讓許多消費者眼花繚亂,各類和健康緊密聯(lián)系的單詞也層出不窮。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市場上乳酸菌飲料的國家標準已經10年未變,關于提高出廠后的活菌數量的標準以及規(guī)定保質期臨界的活菌數量的呼聲已經越來越高。對于形形色色的諸如益生元、C菌、雙歧桿菌等稱呼到底對人體有什么益處?
市場亂象 益生菌產品無章可循
昨日,記者從各大超市和一些奶制品零售店了解到,如今市面上的酸奶多種多樣。昆明市場上常見的酸奶品牌有雪蘭、來思爾、歐亞、伊利、蒙牛等,這些品牌的酸奶大部分執(zhí)行的都是國家標準,小部分是企業(yè)標準。
記者從酸奶外包裝配料表上可以發(fā)現(xiàn),各品牌宣稱的乳酸菌活菌數各不相同,有的標注“大于等于100億個”,有的標注成“出廠時3×108CFU/ml”,還有多個品牌宣傳乳酸菌的數量達300億個。通常都含有鮮牛奶、白砂糖、低聚果糖、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有些還含有雙歧桿菌BB-12、嗜酸乳桿菌等。
據現(xiàn)場銷售人員介紹,他們新推出的“BB菌”,也就是乳雙歧桿菌和長雙歧桿菌,能抑制有害菌生長、調節(jié)腸道的正常蠕動,促進機體消化吸收,但是不能多喝,不然會有副作用,例如拉肚子、體虛。其他品牌的銷售人員,對益生菌的宣傳也都會強調功效:“這款酸奶可潤腸通便,××菌可以在腸道中存活兩天,而其他菌一般就是幾個小時。”
酸奶產品中常常提到的“益生菌”到底是什么?記者了解到,相對于“致病細菌”而言,“益生菌”可算是細菌中的“好人”,人體要想通過補充益生菌來促進健康,必須要“特定的細菌”、“保持活性”、“有足夠的細菌數量”,并且“連續(xù)服用”。但不同的益生菌能夠產生效果的數量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1億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卻要10000億才行。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營養(yǎng)學家告訴記者,添加益生菌的酸奶就是在由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發(fā)酵而成的傳統(tǒng)酸奶基礎上,人工添加了雙歧桿菌。目前,各種產品給自己所添加的益生菌冠以各種動聽的名稱,例如廣告中所說的“黃金雙歧因子”其實不是細菌,而是指能夠幫助雙歧桿菌生長但對其他細菌沒有幫助的食物成分,它其實就是一種低聚果糖,一般來說,需要每天吃好幾克才能顯示出效果,至于“黃金”更只是推銷噱頭。
產品標準 “菌”量標準是國際的1/10
其實并不是所有嘗起來是酸味的奶都可以稱為酸奶,世界大多數國家對于乳酸奶都有一個嚴格的定義,使得酸奶在兩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區(qū)別于其他嘗起來是酸味的奶,例如乳酸菌飲料。第一,它必須是由兩種特定的乳酸菌菌種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發(fā)酵而來;第二,在消費者食用時它必須含有一定數量的活菌。
記者查閱發(fā)現(xiàn),國家在2003年出臺了兩個規(guī)定性文件,即QB1554《乳酸菌飲料》和GB16321《乳酸菌飲料衛(wèi)生標準》,對乳酸菌數量作出規(guī)定: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于1×106CFU/ml,即每毫升乳酸菌飲料中要含100萬個活菌;在銷售時,只要有活性菌檢查出來即可。但有專家指出,目前國際指標已達到了每毫升乳酸菌飲料中要含1000萬個活菌。
業(yè)內專家認為,我國益生菌產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尚沒有系統(tǒng)地研究和制定益生菌和益生菌發(fā)酵乳制品標準,由此導致益生菌名稱五花八門,益生功能被夸大宣傳等現(xiàn)象。而且,益生菌發(fā)酵乳制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活菌量到底能有多少,消費者也無從得知。
所以在不少專家看來,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益生菌及益生菌發(fā)酵乳制品標準,是我國現(xiàn)代乳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專家還呼吁應該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益生菌菌株研發(fā),以打造國際上知名的菌株和品牌產品。
來源:云南網 歐陽小抒 李昆駿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