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徐霞是張家樓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19年,她放棄外出打工,投資十余萬元在老村開辦了“老缸調茶館”。這兩年,眼瞅著以前無人問津的老村內,游客越來越多,她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鄉(xiāng)村振興給農村帶來的活力。
張家樓村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東南方向,距古鎮(zhèn)彭城約1.5公里,村莊占地面積200畝,分為東片老村和西片新村兩部分,這里盛產優(yōu)質瓷土,當?shù)匕傩砧従谕?,源源不斷供應著磁州窯爐火千年不熄。
張家樓的老宅多沿河而建,參差錯落,隔河相望。村內街巷蜿蜒交錯,如果說青磚綠瓦是江南的符號,那籠盔就是張家樓獨有的景觀。籠盔,是一種燒造瓷器素胚時使用的匣缽,瓷質、中空、圓柱形,當?shù)卮迕窬偷厝〔?,建成獨具特色的籠盔墻。漫步街頭,古銅色的籠盔墻一溜排開,既滄桑又大氣,而遍地籠盔墻的張家樓也被稱為“陶瓷壘成的村莊”。
挖瓷土、燒硫磺曾經是張家樓一帶村民致富的產業(yè),帶動著挖煤經濟在這里也非常興盛。2000年后,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小煤窯被關停,傳統(tǒng)的陶瓷燒制工藝被淘汰,張家樓村村民的經濟收入隨之下降,許多年輕人開始外出打工。隨著張家樓新村的建設,村民陸續(xù)從老村遷出,獨具韻味的老村逐漸凋敝、衰敗下來,民宅空置率超50%。
看著帶有磁州窯文化特征的古村落被遺棄,當?shù)匚幕瘜W者趙立春坐不住了。2015年,他找到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提出保護老村的方案。他認為,對張家樓老村的保護,不僅要保護老建筑,更要守住這里源遠流長的文化,以文化搭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讓村民們受益,延續(xù)古村生命力。
在趙立春的感召下,藝術家們陸續(xù)來到張家樓,在保護村莊原貌的基礎上,共同成立了張家樓藝術公社。一個個即將坍塌的老宅子被清理加固,一個個工作室、創(chuàng)作室、展覽室在一處處老宅院中落成。在這個擁有千年文化積淀的古村落里,藝術家們開始了書畫、陶瓷、詩歌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
峰峰礦區(qū)把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工作重點,借邯鄲市旅發(fā)大會之機,對張家樓村的路、水、電、氣、綠、房等基礎設施進行全方位的提升改造,盤活“空心村”及空閑宅基地,先后吸引了張家樓國際陶瓷藝術公社、印象磁州窯等文化產業(yè)公司入駐,一些村民看到商機,紛紛開設茶吧、陶吧、農家樂等,昔日沉寂的老村重現(xiàn)生機。
2017年,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助力下,藝術家與村民們共同打造了《印象磁州窯》大型實景演出。高峰時,張家樓村近百名村民參演,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還帶動了當?shù)亍耙菇洕保苿臃宸謇瞎さV區(qū)經濟轉型。
2018年,張家樓村開始實施村莊垃圾分類,并進行污水處理終端、水沖廁所和公廁等建設。昔日藏在深山里的古村落被越來越多的游客熟知,張家樓人也越來越自信。曾任張家樓村村主任的郝付強卸任后,聯(lián)合朋友投資50萬元,在村里打造了兩個民宿小院;村民郝維銘重新修葺老宅,開設了一家陶藝生活館;更多的村民在實景演出、苗木鮮花栽培、特色蔬果采摘等文旅產業(yè)中找到了工作,張家樓人邁步走進屬于自己的“新時代”。
截至目前,張家樓村常駐藝術家30多名,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實現(xiàn)文旅綜合收益300余萬元,帶動就業(yè)近百人,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0萬元。
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古樹參天、水聲潺潺的張家樓村內游人如織,超市、茶館、農家院里人煙阜盛。張家樓村由昔日的“空心村”蝶變?yōu)椤拔幕瘎?chuàng)意村”,實現(xiàn)了文脈傳承、鄉(xiāng)村美麗、產業(yè)興旺、村民致富的協(xié)調共振。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