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密固沙、以糧改沙 組合拳實現“噸糧田”


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02





  遼寧省大部分地區(qū)的玉米播種工作目前已進入尾聲。不過這兩天,在阜新市彰武縣的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示范地塊,玉米播種才剛剛開始,為什么當地推遲了玉米播種?


  在彰武縣阿爾鄉(xiāng)鎮(zhèn)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示范種植區(qū),往來穿梭的農機正在向大地播撒下玉米的種子。這個地塊與其他地塊最大的差別就是,這里全部都是沙化土地。就是在這樣沙化土地的環(huán)境當中,2023年這里通過玉米單產提升工程的實施,首次讓沙土地實現了玉米畝產突破1000公斤的紀錄。


  畝產突破1000公斤的農田也被稱為“噸糧田”,而能在沙化土地上實現這樣的產量并不容易。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全縣耕地面積約270萬畝,近70%都用來種植玉米,其中一多半玉米都要種在沙土地里。為了在沙地上提升產量,當地在播種時機上動起了腦子。


  彰武縣農業(yè)農村局總農藝師閆鳳輝介紹,由于彰武縣春季的風沙天氣特別多,有時風力還特別大,給沙化地區(qū)播種的時候造成吹跑種子、吹斷小苗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發(fā)生,他們根據作物的生長期,適當將作物晚播。


  雖然播種晚,但當地采取了全流程智能機械化作業(yè)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還結合選擇合適品種,提高了種植密度。


  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員張書萍介紹,種植密度由原來每畝3000多株,提升到了每畝5000多株。耐密的品種選擇之后,要結合先進的機械化種植方式,讓種植帶非常筆直,后期植株長起來,通風透光也非常好。到最后的機械化收割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機械化損失率也會減少到5%左右,起到了很大的增產效果。


  精細化管理 增產固沙兩不誤


  為了在沙土地上實現高產,當地在智能機械的幫助下增加了種植密度,但植株過密就意味著玉米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會彼此爭搶養(yǎng)分。因此,想要保住產量,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粗放式管理,轉為精細化管理。


  順利播種下玉米種子只是實現增產的第一步。在玉米的全生長周期,從始至終精細化管理、精準補給營養(yǎng)才是增產的關鍵。


  除了精準的水肥調控,墑情監(jiān)測也很重要。在當地打造的玉米智慧化操作室里,智能監(jiān)測設備可對玉米大田中的各項墑情數據實時記錄。農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掌握地塊水肥用量、田間溫度濕度情況以及收到病蟲害警報提示等。多種田管措施共同發(fā)力,不僅增加了糧食產量,還有效實現了以密固沙、以糧改沙的目標。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