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 中國教育探索前行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21





  5月16日到18日,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在京舉行。大會形成《北京共識》,指出了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描繪了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發(fā)展藍圖,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全球合作發(fā)展框架。


  三天來,多國與會代表通過主旨發(fā)言、圓桌論壇、實地觀摩等方式,圍繞“讓人工智能與教育相互賦能,讓兩者共同賦能未來”的意義以及構建以人為本、人機協(xié)同、統(tǒng)籌發(fā)展、合乎倫理的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fā)展體系展開討論。


  人工智能是實現教育生態(tài)重構的有效手段


  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加速發(fā)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xié)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特征,不斷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教育作為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智能時代的開啟,既給教育的內容、模式、方法、體系、評估等帶來了整體性影響,也給重塑教育形態(tài)、強化教育本質帶來了新的機遇。


  “人工智能是實現教育生態(tài)重構的有效手段。”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道,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深度廣泛應用,將徹底改變教育的時空場景和供給水平,將實現信息共享、數據融通、業(yè)務協(xié)同、智能服務,推動教育整體運作流程改變,使規(guī)?;疤嵯碌膫€性化和多元化教育成為可能,進而構建出一種新的靈活、開放、終身的個性化教育生態(tài)體系。


  “目前,全世界還有2億多兒童難以獲得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我們要更好發(fā)揮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發(fā)展中的變革性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斯蒂芬妮亞·賈尼尼說,“各國和國際組織在人工智能政策層面開展對話,對于人工智能和包容性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認為,人工智能正推動教育不斷構建教與學互動的新空間。一方面是物理世界與虛擬信息世界交互產生新空間,眾多語音圖像識別、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成像等人工智能科技將滲透到課堂,使現行的教學媒介、師生評價反饋、深度學習等發(fā)生改變;另一方面是學生利用輔助學習智能機器交互可產生新空間。


  理性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共生


  18日,實地觀摩環(huán)節(jié),記者走進北京十一學校,幾名學生正在進行圖像識別助力馬格努斯滑翔機的動力學研究。利用攝像機和圖像追蹤技術、跟蹤處理軟件,建立物理模型,對滑翔機的動力學機制做出解釋。“人工智能領域的圖像追蹤技術是研究的重要手段。”一名同學說。


  在北京,人工智能已經較為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場景當中。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學校將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入校園后,各學科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高二年級組語文教師石磊嘗試在古文賞析《歸去來兮辭》中使用“暢言智慧課堂”軟件,與學生開展互動討論,“師生間不僅可以互動討論,老師還能通過教學設備平臺,看到每一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實時反饋,能夠隨時調整教學策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北京市海淀區(qū)未來學校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內,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開展大量宏觀和微觀實驗,包括學校真實實驗室里的物理、化學實驗等,均可在網上一步步操作完成,整個實驗過程立體生動。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中國教育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目前,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7.6%,學校多媒體教室普及率達93.4%,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惠及邊遠貧困地區(qū)400多萬孩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超過60%的教師和近50%的學生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推動逐步實現“校校用平臺、班班用資源、人人用空間”。


  讓人工智能與教育共同賦能未來


  智能教育將會發(fā)展成什么形態(tài)、需要具備什么技術條件、應當如何組織運作?


  據介紹,2020年底前教育部將啟動建設10個以上智慧教育示范區(qū),優(yōu)先開展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實踐探索,積累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yōu)秀案例,引領智能時代教育變革。到2020年計劃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研究團隊和專門高級人才。


  “北京市將進一步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及實踐活動,實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yǎng)提升工程,全面儲備未來人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宇輝說。


  談及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相互賦能發(fā)展,與會代表普遍認為,科技倫理不能忽視。


  “AI并非要取代人,而是應當與人結合,共同為教育賦能。”好未來集團創(chuàng)始人張邦鑫認為,教育永遠離不開情感的交流和愛的傳遞。


  “在適應變革的同時,必須要尊重教育的本質,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更加關注個性化、多樣化和適應性的學習,更加關注人機協(xié)作的高效教學,更加關注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更加關注每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書記王寧談道。


  “本次會議的研討形成了很多重要共識,也提出了更多問題。會議雖然結束,但‘規(guī)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這個大文章才剛剛開篇。”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在閉幕式致辭中表示。(記者 趙婀娜)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中國教育學會科創(chuàng)教育聯盟成立

    中國教育學會科創(chuàng)教育聯盟(縮寫為:CSE-ASTIE)日前在京成立。該聯盟是由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由國內中小學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相關企業(yè)組成的教育創(chuàng)新協(xié)作體。
    2017-03-27

熱點視頻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潛力巨大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潛力巨大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